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626 0
2017-10-24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乞丐到一户人家去乞讨,那个人给了十块钱;第二天乞丐又去,那个人又给了十块钱;就这样,持续了两年。但是两年后的一天,那个人却只给了五块钱。十天后,乞丐忍不住地问道:“你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只给五块啦?”男子说:“因为我结婚啦。”乞丐顿时大怒,一巴掌打过去:“你竟然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

  这个故事虽说是一个笑话,但是蕴含很深的哲理——对一个人好,时间长了,对方就会把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乞丐每天从男子那获得固定收益,时间长了,这已经成为了乞丐的习惯,也是乞丐生存的基本安全感,可是一旦这种安全感慢慢地淡去,必然会招致激烈的反击。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一位朋友曾跟我说,他有一位员工很是让他心痛。这位员工的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一开始就跟着朋友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但做事情却是异常认真。为了默默地帮助他,朋友每次发工资的时候都会多发点奖金给他。但是后来有一次发工资的时候,朋友忘记给他发奖金,他就表现得十分不悦,开始到处说朋友的不是,不仅嫌工资少,还说朋友平时对他不好,这让朋友心里很是委屈。

  听完朋友说的事情,我想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斗米恩,碗米仇”吧!但是其实也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关羽——“无功不受禄”。在曹营时,关羽诛颜良斩文丑,这才收下了曹操赐的赤兔和满足温饱的薄礼。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关羽念及过去曹操对自己的情分,不顾军令状释放了曹操,这是关羽的气节,也是关羽的义!

  《礼记》中曾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亦是如此。当他人向我们发出好意时,我们要做的不是习惯获取,而是不要将他人的给予变得单向化、习惯化,应当心怀感恩,学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谨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