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04 0
2017-10-27

3939.恒星内部的火山通道

2017.10.27

根据概率论,宇宙中正负电荷、正负偏电荷光子和正负偏电荷物质的比例应该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宇宙中正反宇宙射线和正反物质的比例是相同的。推而广之,无论正反物质星球,正负电荷聚变形成的初始化学元素,正反“氢”、“氦”同位素的比例可能是相等的。只有与星球物质成分相同的部分可以成为星球的组成部分,继续参与其后的聚变,不同的部分或者再次裂变重组,或者转化为宇宙射线。

在星球内部的裂变重组和聚变反应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耐高温的物质相对稳定的存在和积聚起来,成为星球不稳定的因素,例如碳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的积聚和喷发,成为火山和地震形成的重要原因。我不知道“氘”、“氚”、“氦4”裂变的临界温度,如果很高,与星球物质形态相反的上述元素也可能成为火山和地震形成的重要原因,火山喷发的主要物质成分。

正负偏电荷光子相遇可能相互“纠缠”,组成某种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初级化学元素。正反“氢”、“氦”同位素相遇,可能相互排斥,所以有宇宙射线形成。

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除了来自正负电荷聚变形成的偏电荷光子之外,还来自宇宙射线冲击引发的核裂变、星球内部相反物质成分、耐高温气体成分的喷发重组。核聚变本质上是吸热反应,是星球内部层次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恒星表面熊熊烈焰形成的基本原因。

恒星表面和内部温度一般高于行星表面和内部温度,因为交流正负电荷的对象不同、规模不同、接受宇宙射线冲击的程度不同、物质重组的规模也不同。所以,恒星表面没有类似行星表面的固体硬壳,即便是“蒜瓣”和“石榴”结构,表层也是相对独立的流体形态,存在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有耐高温气体环抱和向外移动。

但是,只要有核聚变发生,就会有降温反应,有相对“冷核聚变”区间,或核聚变相对停滞区间的形成,出现相对的硬壳和层次现象。我将相对独立、统一的对偶冷热核聚变区间称为对偶层次,同一对偶层次可能有统一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蒜瓣”和“石榴”结构恒星的情况比较复杂,层次内部还有相对独立的磁场、磁极、个体结构,个体内部还可能有层次结构和火山、地震现象,复杂的内部关系深入研究才能逐步揭开。

地球的规模很小,据说地球上已经发现的死火山约有2000余座,活火山共有523座,其中陆地上有455座,海底有68座,主要分布于世界四大类型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大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恒星质量不知道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层次和相对独立区间、火山数量更是数不胜数,是恒星表面熊熊烈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核裂变可以释放能量,就以为岩浆是核裂变形成的;知道氢弹威力大于原子弹的威力,就以为存在所谓“聚变能”。岂不知正负电荷的聚变也可以产生能量,氢弹的威力可能来自更为彻底的裂变反应,而核聚变本质上是吸热反应,是正负偏电荷光子聚变为化学元素的过程。任何相对低端化学元素聚变为相对高端化学元素的过程,如果没有偏电荷光子形成,就没有能量的释放;如果需要偏电荷光子聚变为初级化学元素补充,就是吸热反应,不会有任何能量释放。所以,“聚变能”是人类认识的误区,应该及早摆脱。

本文主要思考恒星内部的火山通道,间接介绍了一些其他知识,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