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稳步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为启动新一轮增长周期奠定基础的关键年,建议宏观政策采取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双稳”方针,即稳定增长,既要防止增长速度再次下滑,也无必要简单追求更高的速度;稳定物价,使CPI保持在3%左右、不高于5%的水平,防范物价和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明年的增长态势和动力格局总体将好于今年,但仍不排除由投资或出口波动带来的风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前期国内信贷的空前宽松,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价涨量跌”将使房地产商的资金再度紧张,金融体系风险增加,信贷会被迫加速紧缩。“资产泡沫—需求萎缩—金融风险加剧—市场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将会使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并可能使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境。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增长在二季度初步企稳的基础上持续回升。随着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增长加速,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逐步增强,“保增长”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衰退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2010年经济运行有望在今年的基础上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资产价格和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较大,投资和出口波动的风险仍然存在,建议宏观调控采取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双稳”方针。同时,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充分利用危机中潜藏的机遇,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1—9月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
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消费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出口降幅收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工业增长稳步上升,效益逐步改善;农民工回流增加,就业状况有所改善。
今年以来,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运行在第一季度达到周期谷底后,开始企稳回升。在政府投资增长接替出口下降的“第一次接替”成功实现之后,市场驱动的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在政府投资扩张效应减弱后成为增长主导力量的“第二次接替”逐步形成。从近期数据看,“第二次接替”的态势得到加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
一是投资持续高速增长。1—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3%。近6个月来投资增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其中新增部分增幅均超过60%。
从行业看,除了政府投资集中的行业之外,房地产、汽车两大以市场驱动的先导产业的投资也在加速。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从2月份的1%上升到9月份的17.7%。1—9月份,汽车产、销量累计分别达到961万辆和966万辆,同比增长32%和34%,拉动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长。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48.4%外,个体经营企业投资增速达到34%,外资企业投资也在逐渐恢复。9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8.93%,这是自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连续两月出现的正增长。
二是消费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9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其中,7—9月份增速分别为15.2%和15.4%、15.5%。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村消费促进政策效果明显,县及县以下消费增长15.9%,比市级增幅高出1.1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除汽车、家电等受政策影响较大的消费品外,家具、五金等增速持续回升,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额同比增长21.5%。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和消费结构升级特征,与今年的低价格和刺激性政策的有机结合,共同支撑了消费的稳步增长。
三是出口降幅收窄,国际市场份额提高。1—9月进出口总额下降20.89%,较上半年降幅缩小2.5个百分点。7、8、9三个月单月出口规模均超过100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9月份出口环比增长6.3%。但受去年基数较高的影响,同比仍负增长20.1%。出口价格指数从1月的102.3降至9月份的90.9,出口实物量降幅明显低于价值量降幅。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出口下降幅度超过我国,我国出口产品占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按照进口国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占美国、日本和欧盟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7%,22.3%和17.5%,比2008年底分别高出2.6、3.5和1.5个百分点。
四是工业增长稳步上升,效益逐步改善。1—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呈持续回升态势,9月份增长13.9%。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9月份达到54.3%,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采购量指数上升幅度更大,分别达到58、56.8和58.4,制造业景气继续向好。值得重视的是,在本次危机中下滑幅度最大的重化工业开始迅速回升,成为近两个月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幅比8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1.3个百分点来自于重工业的贡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已由负变正,9月累计增长3.4%。虽然实现利润仍负增长,但降幅已大幅收窄,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五是农民工向城市回流增加,就业状况有所改善。截至6月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5097万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末净增加1059万人,目前97%左右的农民工已经找到工作。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连续4个月超过50,9月份已经达到53.2。就业形势的稳定和改善,将为下一阶段经济的健康运行奠定较好基础。
总体而言,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以来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已经很小,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成功。预计2009年全年有望实现略高于8%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