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猫
华谊兄弟上市冻结了上千亿的资金,股价在当天即冲上80元以上,总市值达到110亿,足见市场对其的追捧程度。它虽不是第一家上市的内地民营娱乐传媒公司,受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华谊在中国内地娱乐圈打拼多年,在两方面取得了竞争的优势——
第一,影视剧制作
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其核心业务无疑是电影业务,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里,华谊兄弟电影业务在主营收入里面分别占到了49.53%,48.94%和56.40%。而在这些业务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金融机构为这些项目提供的融资贷款:2006年,招商银行为华谊兄弟投资、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提供了5000万元的专项贷款;2008年,北京银行为其提供1亿元的多个电视剧项目的“打包贷款”
今年五月,华谊兄弟上市前,获得了工商银行一笔总额为1.2亿元的电影项目贷款,用以投资制作四部电影。影视剧投资回报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对其融资的风险控制有着特殊的要求,抵押方式主要是版权和企业法人个人连带责任担保,而且能够获得贷款的仅限于极少数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大牌导演。而上市募集的资金可以让华谊建立更多的创作团队,使其更加自由地进行影视剧创作。
华谊兄弟的目标是年产六部电影、六百集电视剧;而且利用一部分资金投资影院,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第二,艺人经纪
华谊的上市同样可以给公司旗下的明星艺人一个在资本市场赚钱的好机会。艺人,与电影和电视剧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也是电影票房、电视剧收视率的保证,而持股的明星艺人更可以凝聚公司的人力资源,保证电影和电视剧的质量。
相比内地第一家并购借壳上市的影视娱乐公司——橙天,华谊无疑是更有准备的。橙天在去年上市前流失了经纪人王京花及多名明星艺人,制作上稍显匮乏,且未明确核心业务。而华谊则通过设立工作室给予创作最大的自由,让明星持股以确保他们的地位,双导演参与的《风声》大获成功证明了不再只靠冯小刚一棵“摇钱树”。
华谊上市的后继者、
华谊经过多年的打磨,塑造了自己“一条龙”式的娱乐营销模式。把目光放远,我们看一下整个娱乐产业乃至传媒产业。
最近两年,光线传媒、保利博纳也正在积极地做上市的准备。北京银行继去年给了光线传媒1亿元的贷款额度后,今年又以版权抵押的模式,给光线传媒2亿的授信贷款协议。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商之一,光线创立了多个品牌栏目,在电视市场取得空前成功,而近几年已经开始将重心转移到电影上。这一系列的运作是在确保光线传媒可以在今明年步华谊后尘上市。
同样计划在明年上市的还有保利博纳。获得两次融资后,保利博纳加强了发行业务、完善了产业链,且成为内地唯一一家拥有自己院线的民营影视公司。可见这些预想上市的公司都把目光锁定在了影视娱乐产业上。而近两年电影票房飙升,电视剧售卖频创佳绩,而进入资本市场,为各自企业筹得更多发展的资本,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公司从长相上是如此相似;更重要的是,整个娱乐产业的上游-监管过于严格,下游-院线 电视台等都极其垄断,能够给这些民营传媒机构能够腾挪的空间还很狭小。而这个空间的大小,势必决定中国将会有多少个“华谊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