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管理费用的核算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负项费用,个体包括以下几项:
附:管理费用明细科目说明:
(14)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分期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非专利技术等的摊销(商誉单独科目)。
(15)办公费:指管理部门发生的“文具用品费”、“书报资料费”、“外联宣传费”、“内联沟通费”及“其它办公费”。其中,“外联宣传费”指对外宣传所耗费的纸质、电子等宣传资料的费用和附带宣传标识或内容的小礼品费用;“内联沟通费”是指按集团内部《总经理基金》规定条款,由总经理使用并发生的一切相关费用。
(21)会务费:指由公司统一组织的,除直接销售和推广产品之外的,对外宣传、各类评审会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租用会议场所费用、会议资料费、交通费、茶水费、餐费、住宿费等。职工外出参加其它相关部门或行业会议等而发生的准予报销的“会务费”,在“其它差旅费”项目核算。
(22)财产保险费:指除车辆之外的固定资产参加保险时,向保险公司支付的费用。车辆各项保险费用,在“车辆费”的“其它车辆费”项目中核算。
(23)租赁费:归集核算公司除为直接销售产品或加工产品而发生的,对外不动产租赁费。
(24)董事会费:指企业董事会及其成员为行使职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成员津贴、差旅费、会议费等。
(25)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经营管理和其它资格认证所支付的费用及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的费用。
(26)诉讼费:是指公司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应当缴纳的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财产保全费及其他诉讼费用。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在“咨询费”项目核算。
(27)审计费:指公司支付给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费用(工程造价结算审计费用一般并入固定资产成本,如零星项目的造价结算费用,未并入固定资产的可在该费用子目核算)。
(28)税金及费用:是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地方统一规费等(可根据需要增设明细子目,一般可以在“应交税费”科目增设相应的二级子目分类核算,在“管理费用――税金及费用”则不再进行明细核算)。
(29)存货盘亏(盘盈):是指核算经批准处理由于实地盘点、核对、查询而确定各项财产物资,实际结存数与账存数的差额。
(30)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企业对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包括按大修理间隔期平均摊销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31)外部质量成本费:是指已销售产品,由于产品或服务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处理该类质量的一切直接费用。
(32)行政事业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受国家机关委托的组织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而向企业收取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排污费、环境保护费、行政性清洁绿化费)。其中,“排污费”: 是指单位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
(33)研究费用:新产品、新工艺等的研究费用,企业可根据具体核算要求,增设明细子目分类核算或增设备查簿归集。
(34)坏账准备:备抵法核算时,核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
(35)存货跌价准备。
(36)劳务费用:核算企业向劳务公司支付的除生产岗位劳务人员的劳务费用(外聘各类保安的费用)。生产岗位发生“劳务费用”在“制造费用――劳务费用”核算。
(37)其他管理费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明细子目。
4.3 财务费用的核算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但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当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不包括在“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范围内。其具体内容包括:(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开证费、信用卡佣金、其他手续费)
附:制造费用明细科目说明(生产人员的人工成本均先在制造费用汇集,然后再根据产品或项目或车间分配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按月预提当月基本工资的10~15%的年终奖金)
制造费用使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10)折旧费:是指在生产部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的价值分摊。
(11)修理费:【新准则规定机器的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修理费”,个人观点还是应对机器设备以及区域内除房屋设施外的修理费按车间归集核算,以便于内部考核】
(12)机物料消耗:核算不能直接归集于对应产品的辅料、机物料消耗成本。
(24)包装费:是指为销售产品而直接发生的包装货物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销售费用――包装费”核算)。
(25)通关费用:是指货物流通通过海关监管,经过申报、查验、放行、结关的手续产生的费用,包括:通关费、商检费、其他通关费用。“通关费”指生产物资采购的通关费,免税表费,办理机电证费,换单费,手册预录费,关封费,铅封费,港杂费等;“商检费”指生产物资采购发生的商检费,(手工)外检费等;“其他通关费”指通关过程中发生的杂费。销售产品和流通企业的通关费用在“营业费用――通关费”中归集核算。
(26)劳动保护费:指公司为生产部职工购买劳保用品所发生的费用。如提供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所发生的支出。
(27)内部质量成本费:是指产品出厂前的废次品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等费用。
(28)实验研究费:指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验研究费用。
(29)外部加工费:主要指支付的零件加工费以及支付给其他公司的加工费。
(30)停工损失: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班组在停工期间内(非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发生的材料、燃料费、应支付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应计提的福利费和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31)劳务费用:支付生产劳务人员的费用。
(32)其他制造:指其他的一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
附:“研发支出”账户的核算
1、研发支出: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企业增设“研发支出”总账账户,专门分项目归集核算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支出,该账户为过渡性账户,月末一般应无余额;
2、“研发支出”参照“制造费用”的明细科目设置二级科目分类核算,月末分类结转入“管理费用”对应的二级科目,无二级对应明细科目的费用余额,结转入“管理费用――研究费用”;
3、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需进行项目核算,各项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即为该项目年度内的研发支出总额。
附:“质量成本”账户的核算
1、设置“质量成本”总账账户,质量成本是由于产品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注:会计核算不包括机会成本),或者由于可能或存在的质量问题发生的成本。“质量成本”账户设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四个二级科目。
1.1.预防成本:是指为了在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提供过程中,防止质量的低劣而发生的成本。其目的是期望能减少故障质量成本。预防成本主要包括:质量工程、质量培训、质量计划、质量报告、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质量审核、现场试验和设计评审等方面发生的成本。
1.2.鉴定(评价)成本:是指为了确定产品和服务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防止将不合格的产品交付给客户而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原辅材料的检验与测试、包装检验、鉴定作业的监督、产品验收。“产品验收”系指从各批完工的产品中抽样检查,以确定其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如达到则产品被接受。 “过程验收”系指在加工过程中抽样检查,以确定该过程是否处在控制之中,是否生产出无缺陷的产品,然后决定是否需要停工处理,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计量(检验和测试)设备和外部的批准等方面发生的成本。
1.3.内部故障成本:是指在货物交付给客户之前,由于产品和服务不符合规格或顾客的要求而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废料、返工、停工(由于缺陷)、重新检验、重新测试以及改变设计等方面发生的成本。
1.4.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和服务在交付给客户后,由于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需要赔偿损失而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由于产品未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而失去的销售机会、质量低劣造成的退货与折扣、保修费、修理费以及产品存在的问题、顾客欠满意进行投诉而发生的成本以及由此而失去的市场份额所形成的损失(此为机会成本)等。
2、参考下表设置明细子目,月末分别贷记“预防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明细科目余额对应转入“管理费用――外部质量费”,将“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余额对应转入“制造费用――内部质量成本”(结转时注意“工资及附加”应对应结转)。
3、月末“质量成本”账户应无余额,“质量成本”当月“借”方累计发生额即为当月质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