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11-8 12:46:37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2:13
给(ji)作为动词,第一种解释是:“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而“授予,交付”只是第三种解释,且在 ...
只要您认真阅读,一定能理解供给的意思,恭喜您理解对了。
在供给的很多意义找到准确的一个,不是很容易的,那是要经过反复选择判断才有结论的。
所谓理越辩越明,我们应该是追求真理抛弃错误。错误不要紧谁都犯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2:54:1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1:18
供给的几种组合
供:供应,供给。作动词时是准备好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给:供应,交付。以物质给予对 ...
供给在WZWSWSWZ先生的认真追索中意义明确了。
第一步:把东西准备好给需要的人用:第二步:把东西给予需要的人(以物质给予对方,这是他提供的意义)。
光把东西准备好弄到市场上去那只是供没有给。不是供给是提供或供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2:57:1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2:38
所以,供给的给只能取第一种解释:以物质给予对方。

这回您说对了。
就供给来看,供给方可以向现实的需求方供给商品,也可以向可能的(即供给者认为的)需求方供给商品,不管是现实的需求方还是可能的需求方,都属于供给方的对方(可以统称为市场)。
所以,供给方向对方供给商品,这里的对方未必就是现实的需求方。如果可能的(即供给者认为的)需求方并没有真正的需求,那么他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方,但供给方向他供给商品的行为绝不会因此而未曾发生,因此,供给方向对方(市场)供给的商品量也绝不会因此而发生减少。也就是说,供给方向对方(市场)供给的商品量就是供给量,而不是只有售出的商品量才是供给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2:58:1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2:40
我把供给拆开是告诉那些不理解供给意义的人:供给不只是提供供应(供)还有给予交付(给)。
这种拆开除了证明你不懂语言学以外,毫无任何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05:3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2:54
供给在WZWSWSWZ先生的认真追索中意义明确了。
第一步:把东西准备好给需要的人用:第二步:把东西给予需 ...
你不要歪曲我的观点!“以物质给予对方”,对方就一定是“有需要的人”吗?我哪里这样说过?你拿出我的原话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14:21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2:57
就供给来看,供给方可以向现实的需求方供给商品,也可以向可能的(即供给者认为的)需求方供给商品,不管 ...
请记住价格这个前提,在一定价格对应的供给量,不是白给的。
价格是一种交换比,双方同意了才有交换。在这个价格卖给对方这么多商品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19:42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3:05
你不要歪曲我的观点!“以物质给予对方”,对方就一定是“有需要的人”吗?我哪里这样说过?你拿出我的原 ...
对方不需要给他作甚?经济学上讲那是因为对方买了才给他。
您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把(以)物质给予对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23:33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2:58
这种拆开除了证明你不懂语言学以外,毫无任何意义。
自然是有意义:使您说出了给有“以物质给予对方”的意义,使供给的意义准确了。
谢谢您为我寻找证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28: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3:14
请记住价格这个前提,在一定价格对应的供给量,不是白给的。
价格是一种交换比,双方同意了才有交换。在 ...
你如果说的是成交价格,那就不是供给方单方面的行为了,而是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共同行为。所以,那也不是单纯的供给量,而是在成交价格上得到统一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即成交量了。既然是成交量,那你怎么能把它仅仅说成是供给量呢?反过来,你能把成交量仅仅说成是需求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34:32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3:28
你如果说的是成交价格,那就不是供给方单方面的行为了,而是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共同行为。所以,那也不是单 ...
假设在提供量中,生产者选择一定价格售出了若干量,那么这个售出量就是供给量——提供并交付的商品量。
此时有以下公式成立:
提供量=供给量+本期末库存量
供给量=售出量=购买量=需求量=成交量。
特别地,供给方选择市场出清时,有:
提供量=供给量=售出量=购买量=需求量=成交量
以上是主题贴中复制的。
注意必须成交后才有供给量,没有成交那只是提供量(准备好要给予的还没给予——条件没谈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36:3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3:19
对方不需要给他作甚?经济学上讲那是因为对方买了才给他。
您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把(以)物质给予对 ...
作为供给方来说,他之所以要向对方(市场)提供商品,只是因为他认为对方(市场)有这个需求。但认为有需求就一定是有需求吗?按照你的逻辑,供给方把摆在柜台上进行销售,那是因为所有看到其商品的人都有对其商品的需求吗?不然,供给方为什么要把商品摆在柜台上让没有需求的人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39: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3:23
自然是有意义:使您说出了给有“以物质给予对方”的意义,使供给的意义准确了。
谢谢您为我寻找证据。
给予对方只是单方面的行为,不意味着对方一定要接受。你不会说你遇到的任何一个向你推销商品、包括硬往你手里塞商品的人,都是因为你有需求他们才向你推销商品、向你塞商品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3:53:0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3:34
假设在提供量中,生产者选择一定价格售出了若干量,那么这个售出量就是供给量——提供并交付的商品量。
...
供给量=成交量+库存量
有这个公式足够了,如果一定要从供给方来设计的话,也可以改成
供给量=销售量+库存量
哪里还需要画蛇添足地整出一个提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04: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7 15:12
您说的很好,供给者是因为有需求才供给。没有需求方供给谁呀?
供给者是因为有需求才供给,这个需求是其自身的需求,而不是对方的需求。
你的供给者自身的需求到哪里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14:42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1-8 14:04
供给者是因为有需求才供给,这个需求是其自身的需求,而不是对方的需求。
你的供给者自身的需求到哪里去 ...
供给方要的是货币是对货币的需求,需求方要的是商品是对商品的需求。
供给方的供给是商品的供给,需求方的供给是货币的供给。
商品换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18:44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3:53
供给量=成交量+库存量
有这个公式足够了,如果一定要从供给方来设计的话,也可以改成
供给量=销售量+库 ...
供给量=需求量=成交量=销售量=购买量,这是商品成交的平衡关系式。前提是在一定价格买卖成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21:51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3:39
给予对方只是单方面的行为,不意味着对方一定要接受。你不会说你遇到的任何一个向你推销商品、包括硬往你 ...
问题是推销者给我了吗?它是给我还是让我掏钱买?我不掏钱他也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26:50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3:36
作为供给方来说,他之所以要向对方(市场)提供商品,只是因为他认为对方(市场)有这个需求。但认为有需 ...
把商品提供到市场上目的是要需求方来买(没有需求的看看也无所谓,那是人家的自由),一定会有需求方来买,付钱了,成交,把东西给予需求方——供给了,卖出了,售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35:5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4:21
问题是推销者给我了吗?它是给我还是让我掏钱买?我不掏钱他也给?
给是单方面的动作,你没有要是你没有要,但不是他没有给。
“他给你,你没要。”这个句子有问题吗?你能说因为你没要,所以他的给就没有发生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37:1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4:14
供给方要的是货币是对货币的需求,需求方要的是商品是对商品的需求。
供给方的供给是商品的供给,需求方 ...
这就是说,任何一宗交易当中,都有两个需求和两个供给。
你凭什么把对货币有需求的人叫做“供给方”而不叫做“需求方”?
又凭什么把提供货币的人不叫做“供给方”而叫做“需求方”?
市场是公平的,这种公平就是交易双方地位平等。你凭什么把交易双方做出地位区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40:0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4:26
把商品提供到市场上目的是要需求方来买(没有需求的看看也无所谓,那是人家的自由),一定会有需求方来买 ...
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就是供给了;有人买了,那就是卖出了,售出了。
一定要把售出了说成供给了,再用一个提供了来代替供给了,完全就是画蛇添足,也违背了供给本身的涵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45:21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11-8 14:37
这就是说,任何一宗交易当中,都有两个需求和两个供给。
你凭什么把对货币有需求的人叫做“供给方”而 ...
非我所为也,是习惯所为也,大家都这么说,我也顺着说,国家法律也承认——有供求合同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49:37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4:40
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就是供给了;有人买了,那就是卖出了,售出了。
一定要把售出了说成供给了,再用 ...
拿到市场上去卖就是供给了?假设根本没有卖出去,请问给谁了?还不得自己留着?
提供量=供给量+库存。供给量=0,提供量=库存。货全压手里了。
只有卖出去才能给出去(当然前提是没有白给这回事)明白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4:52:53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4:35
给是单方面的动作,你没有要是你没有要,但不是他没有给。
“他给你,你没要。”这个句子有问题吗?你能 ...
我们是在说经济学问题——这是大前提——经济学供给的商品是要货币换的,没有货币供给方会供给?——您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5:28:5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4:49
拿到市场上去卖就是供给了?假设根本没有卖出去,请问给谁了?还不得自己留着?
提供量=供给量+库存。供 ...
供给这种行为已经发生了,或者说市场上已经有了这些供给量,没有卖出去你不能说供给没有发生,不能说没有这些供给量,只是没有这些售出量而已。请你按照供给概念的内涵来理解什么是供给,不要把售出量与供给量混为一谈。
按照你的说法,那么售出量与供给量又有什么区别?
给和给出去是两个概念,不然,为什么还要用给出去这个词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5:34:2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4:52
我们是在说经济学问题——这是大前提——经济学供给的商品是要货币换的,没有货币供给方会供给?——您会 ...
我们谈的当然是经济学概念,你只不过把经济学本身的“供给量”用“提供量”这个词来代替,又把“供给量”与“售出量”混为一谈罢了。而这种代替和混为一谈既不符合经济学已有的解释,也违背了给这个词的涵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5:41:33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1-8 15:28
供给这种行为已经发生了,或者说市场上已经有了这些供给量,没有卖出去你不能说供给没有发生,不能说没有 ...
有的作家有很多笔名。
商品在市场上以一定价格一定数量成交了,成交的数量叫成交量。
供给方会把商品给予需求方。这时给予需求方的量称为供给量,这也是需求方的需求量。
人们又把商品交换分为买方卖方(其实就是供方需方),有时也说那是销售量售出量是购买量买进量。
只有在商品成交时,那么多量才相等,才显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5:46:4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5:41
有的作家有很多笔名。
商品在市场上以一定价格一定数量成交了,成交的数量叫成交量。
供给方会把商品给 ...
经济学本身就有供给量与销售量的不同概念,这些概念是完全合乎语言本身内涵的。而你却偏要把供给量说成提供量,又把供给量与销售量混为一谈。那就不是“有的作家有许多笔名”的问题了,而是你把一个作家的笔名强按到另一个作家头上,再给这个作家另外起个笔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6:09:3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4:45
非我所为也,是习惯所为也,大家都这么说,我也顺着说,国家法律也承认——有供求合同为证。
习惯就是对的?你就凭习惯搞学问?
你拿鸡蛋换盐巴,你是鸡蛋的供给者,是盐巴的需求者;对方是盐巴的供给者是鸡蛋的需求者。
当你手中不是鸡蛋而是货币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供给者对方也不再是需求者了?对方没有需求他到市场上干什么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8 16:10: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1-8 14:45
非我所为也,是习惯所为也,大家都这么说,我也顺着说,国家法律也承认——有供求合同为证。
习惯就是对的?你就凭习惯搞学问?
你拿鸡蛋换盐巴,你是鸡蛋的供给者,是盐巴的需求者;对方是盐巴的供给者是鸡蛋的需求者。
当你手中不是鸡蛋而是货币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供给者对方也不再是需求者了?对方没有需求他到市场上干什么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