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7-11-28 12:10 
马克思把劳动叫劳值也好,叫价值也好,都是他的权力,这没啥好批驳的。
问题在于,这个劳值和价格到底 ...
问题在于,这个劳值和价格到底什么关系。
马克思也承认了,价格不是劳值,价格的波形中心也不是劳值而是生产价格——这个关系可有点儿远了。
前面说,劳动不过是产品的量具和数量,无差别劳动不过是相当于真正货币,标准货币,隐形货币。
那么,
当引入货币之后,产品与货币的交换,这会产生新的现象,新的课题。
在产品与产品的物物交换当中,一个鸡蛋可能换得1头牛,也可能换得一只袜子,也可能换得一个勺子,等等。但是,这必定是总劳动的流布,不出总劳动的范围。总交换价值=总价值=总的个别劳动=总的无差别劳动。
在产品与货币的交换当中,一个鸡蛋可能换得1万元,也可能换得一元,也可能换得3分钱,等等等。此时,交换价值(交换中交换后的均质劳动),与交换价格(表现为一些货币,货币也是均质性的),2者之间的关系更飘忽。
比方说,例如说,在产品与产品的物物交换当中,交换前总劳动=交换后总劳动,
而在产品与货币的交换当中,同样还是那些品种的各个产品,那些数量的各个产品,所遭遇的货币量可能相当飘忽不定。即,买方携带而来的货币量,可能总计一亿元,也可能总计一万元,也可能总计一百万元,等等等。
即,买方与卖方成交的货币量,可能总计6千万元,也可能总计8千元,也可能总计48万元,等等等。
但是,
有一点是不变的:任一单位的某产品,其自身实物量相对不变,其自身劳动量相对不变,并且,此产品的实物量、劳动量、换得的价钱量(货币量),总是一比一比一的对应关系,即等价关系,而无论市场行情、价格水平做任何变动。
也就是说,
交换价格是交换价值(交换中的劳动、总劳动)之表现,货币是价值(生产中的劳动、总劳动)之表现,而劳动仍旧是产品的量具和数量。
生产价格是什么呢?
第一,生产价格是价格。作为价格,表现为货币量。而货币,是价值(即劳动)之表现。
第二,生产价格,是成本*(1+平均利润率)。就是说,有总成本,有总利润,那么平均利润率=总利润/总成本。换言之,所谓生产价格,并不是任一企业的现实价格,而是平均利润率下的平均性的价格。
在产品于产品的物物交换当中,1人天的个别劳动,可能换来3人月的无差别劳动。那么有客观的趋势是,1人天的个别劳动换来1人天的社会劳动。这是个趋势而已,不等于现实、实际、实现。
在产品与货币的交换当中,设平均利润率是10%,则1元成本的生产价格是:1元成本*(1+10%的平均利润率)=1.1元货币。但是,各个企业的实际交换价格可能是,在1元的成本上的交换价格,是1.4元,或者2.8元,或者49元,等等。
那么,也有客观的趋势是,1元成本上的交换价格,趋向于1元成本上的生产价格。这也是个趋势而已,不等于现实、实际、实现。
那么,以前的物物交换中是无差别社会劳动,以后的货币货物交换中是生产价格,这里分别是2种基准。
那么,以上也均是劳值、产品(即使用价值)、市值之三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