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000000>
<P ><b>东北财经大学学者吕炜新著《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由</b><b>“</b><b>经济科学出版社</b><b>”</b><b>于今年</b><b>12</b><b>月份出版,全国政协常委、原财政部长<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刘仲黎">刘仲黎</st1:PersonName>先生为该书作序,该书以</b><B >全新视角研究和探讨中国公共财政和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以下是一些知名学者对此书做出的书评</B>:</P></FONT><FONT color=#000000>
<P align=center><B>名家点评</B><p></p></P>
<P align=left>
《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从思想认识上,从经济理论上,从财政机制及相应的政策上,拉近了我们社会与公共财政的距离。
——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p></p></P>
<P align=left>
吕炜教授是近年在财政经济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者,《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是一本在考察西方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立足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宏观背景,以全新视角研究和探讨中国公共财政和中国公共经济问题的著作,值得称道。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p></p></P>
<P align=left>
我们需要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通向公共财政目标的“路线图”。吕炜同志在这本《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中所贡献的最重要的东西,就在于这样一个路线图的雏形。它既非满足于抽象分析的所谓“理论之作”,也非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的空泛之谈,而是在对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历程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产物。更加重要、更值得关注、更需提倡的东西,是它那种“研以致用”的学术风范。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p></p></P>
<P align=left>
《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通过对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制度演变过程的考察,通过对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对比,通过转轨时期财政公共化过程的多国考察,最后通过对中国样本的分析,力图从财政发展一般规律中得出中国财政的发展规律, 是一本有着自己鲜明特点和分析视角,对中国财政制度公共化改革做出较为深刻剖析的力作。
——张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p></p></P>
<P>有关该书的详细信息请参阅:<a href="http://academy.dufe.edu.cn/xstj/xstj.htm" target="_blank" >http://academy.dufe.edu.cn/xstj/xstj.htm</A></P>
<P></FONT> </P><img src="http://pic.pinggu.com/attachments/uploadfile_20082009/2005-12/20051218185812308.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