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圈钱式上市”就得用狠招
按照新规,申请上市企业、保荐券商和中介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制衡关系,拟上市企业要选择没有案底的保荐券商与中介,保荐券商和中介也要选择没有问题的拟上市企业。如果企业有问题,保荐券商与中介就白忙乎一场,如果保荐券商与中介有问题,拟上市企业不菲的前期投入就将打水漂。
新股上市日趋常态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直接融资的大门越开越大。与此同时,上市审查措施不断加码,审查关口一路前移,严防部分无良企业借上市圈钱,制造原始股东和高管团队“一夜致富”神话的监管篱笆墙越扎越紧。昨天,证监会再出八项狠招,排队候审企业出现八种违法违规情形之一的,将被中止上市。(相关报道见11版)
八项新规涉及面颇宽,内容很细,其中最“狠”的三条是:申请上市企业或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若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的;保荐券商的中介因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或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的;签字保荐代表人、签字律师等中介机构人员因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或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的,都将被中止上市。
以上所举三条,对申请上市企业、保荐券商和中介的要求近乎于苛刻。按照这些规定,拟上市企业、保荐券商和中介任何一家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正在接受调查,上市审查进程即被中止,任何一家也不能有在资本市场上违法违规之未结清案底(即便与本次上市申请无关),否则上市审查也将中止。这一条,带有釜底抽薪之功效——原先,申请上市企业、保荐券商和中介很容易合作造假,以实现企业圈钱、保荐创收、中介收费之“共赢”,今后申请上市企业、保荐券商和中介则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制衡关系,拟上市企业要选择没有案底的保荐券商与中介,保荐券商和中介也要选择没有问题的拟上市企业。如果企业有问题,保荐券商与中介就白忙乎一场,如果保荐券商与中介有问题,拟上市企业不菲的前期投入就将打水漂。
拟上市企业造假申请上市,保荐与中介合伙帮助企业假造,是国内股市多年未能根治的痼疾,现在对这一痼疾下狠招严厉整治,为时不晚。一方面,证监会成为中央巡视重点对象,一批内外勾结、上下其手的高官及发审委成员原形毕露,另一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始,证监会渐渐扎紧加高发审篱笆墙。在一系列监管举措推出并已证明有效的基础上,昨天新推并当即生效的八项狠招,不但使发审监管关口进一步前移,而且监管范围又再次得到拓展。
2017年行将落幕,回顾今年前11个月,上证指数始终在3000—3400点区间上下波动,在加大金融去杠杆和铁腕整肃金融乱象的“双重风暴”冲击下,国内股市全年走出了历史罕见之平稳走势。不能不说,上市圈钱歪风得到初步遏制,整肃金融乱象的严厉措施功不可没。
上市审查监管前移,又坚决摒弃“消极防御”——在部分舆论对加快上市放行频率和数量,担心拖累股指走高的质疑声中,证监会不为所动,首次实现了上市审查有序常态化放行。这一步,对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初,排队上市企业有800多家,到上月底审核通过359家,否定144家,还有上百家已上呈材料的企业,因害怕审查时露馅丢丑主动选择退出。这种情势,堪称多年求之不得的好事。
该严管的坚决严管,该放开的毫不犹豫放开,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发审常态化态势进一步清晰明了。上周首先单日IPO审核零通过,体现了该严则严的原则,而每周都安排上会,体现了该放就放的态度。如是宽严相济,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重建广大中小散户对股市投资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