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的内容,既不是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股市理论、原则,也不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而是再现了高竹楼等股市民间高手一段真实的人生,并由此折射了中国股市的曲折发展历程。高竹楼他们从普通的股民成长为股海中成功的弄潮儿,固然离不开他们的聪明、勤奋和刻苦,同时也表明股市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股市也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敏于思考,善于把握机遇,勇于主动出击,就一定能品尝到驰骋股市的快乐。
作者简介赵洐红,1964年4月出生,199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担任《伴你同行》杂志采编部主任、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服务导报》特稿部以及“天天证券”版记者和编辑。在《人民文学》、《小说林》、《青春。、《扬子晚报》等期刊发表文学及新闻作品数十万字,其创作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奖。
史潮,1964年1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现在是南京工程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在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媒体推荐前言
自从本书的内容在新华报业集团之《服务导报》“天天证券”版发表以来,“天天证券”编辑部就不断接到股民打来的电话及来信,要求提供完整的内容汇编。本书的主人翁也经常应有关方面的邀请举办股评讲座,且场场引起轰动。为了报答广大股民的厚爱,我们特授权中国经济出版社将其编辑出版,既方便大家收藏,也算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
本书的,内容,既不是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股市理论、原则,也不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而是再现了高竹楼等股市民间高手一段真实的人生,并由此折射了中国股市的曲折发展历程。高竹楼他们从普通的股民成长为股海中成功的弄潮儿,固然离不开他们的聪明、勤奋和刻苦,同时也表明股市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股市也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敏于思考,善于把握机遇,勇于主动出击,就一定能品尝到驰骋股市的快乐。
中国股市还很不成熟,绝大多数股民还无缘品尝股市的快乐。有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变化莫测;有人说中国股市是投机市,摇摆不定;还有人说中国股市是大赌场,风险诡谲。我们必须承认,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股市相比,中国股市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在这样的股市,要想成功获利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汉邦等同志将他们的成功经验无私地奉献出来与大家分享,就显得难能可贵,但愿我们的股民能从中获取灵感,走出失败的阴影。
在此,笔者想告诫股民朋友一句话,人性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贪婪,二是恐惧。有些人贪权,有些人贪钱,有些人贪名。有些人害怕失去官职,有些人害怕失去钱财,有些人害怕失去名声。适当的“贪婪”能刺激人的内在活力,激发人们积极进取,适当的“恐惧”,能使人们适可而止,保全自我。股市是表现人生的特殊舞台,但愿股民朋友能运用智慧、知识、经验、勇气,在“贪婪”与“恐惧”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并在中国股市的发展中,获取丰厚的回报。
最后,非常感谢《服务导报》“天天证券”编辑部领导、同仁的关心、支持,使本书内容得以连载;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领导、编辑同仁的慧眼及大力支持;感谢广大股民朋友的厚爱,使我们有勇气、有机会出版本书;还要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相关资料、无私奉献其独特发现和研究成果的各位朋友。
赵衍红 史潮
2004.1写于南京
目录
前言
中国股市“规律派”创始人——高竹楼与他的高抛低吸法
人生简历
市场业绩
采访手记一:股市摸索
1.汽配行业中挖到第一桶金
2.第一次炒股,他不知何为涨停
3.大胆炒作深发展,他初尝“贪心”的滋味
4.“灵光一闪”,钱龙指标告诉他
5.在生命的历程中,他希望“雁过有痕”
采访手记二:炒股就一招
6.细学“一招一式”,股市规律尽在其中
7.庄拉升我进,庄未退我退
与庄共舞,享坐轿之乐、免被套之苦
8.受命于证监会有关领导,他要像陈景润研究
“1+1”为何等于2一样,找出“股市规律”的
理论依据
采访手记三:股市规律是铁律
9.出光盘、进北京
长出飞翔的翅膀,他要在天空遨游
10.中国股市与“政策”
11.“风雨欲来”之前的“山城”
12.实践证明,“市场规律”是永恒的
13.惮思苦虑,股市规律了然于心;
编成对仗,是非对错,自有公识
14.会辩假,乃为炒股高境界。
要识大局、抓个股、抓真货、弃假庄
15.开发出自己的炒股软件
采访手记之四:追本求源,炒股到底炒什么
16.股市亦有春夏秋冬、风花雪夜
采访手记之五:看懂不同走势图,你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觉
附录:高竹楼论断图证
尾声
用古老神秘文化解读股市
熊市黑马五——张文东
人生简历
采访手记
把握股市“时空共振”规律
听到股市“心跳”的人
人生简历
投资业绩
采访手记一:时空共振测股市
采访手记二:“时空共振”原理,告诉你一个宏观世界的奥秘
采访手记三:股市千回路转,成败皆在阴阳之间
文摘书摘
高楼拿着他总结出的“一招一式”开始了不断的证论与交流,他不愧做过生意,懂得如何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产品。
在不断的交流、论证、推敲与完善中,高竹楼的发现一次又一次被证实,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高竹楼的发现尤其适合中小散户,一则简单易学,容易推广;二则基本上可以做到不盲目追涨杀跌。在一些朋友的建议下,高竹楼将自己的发现进一步细化,写成了一本供内部交流用的教材。
说起出书,高竹楼说还右一个插曲,当时,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写了两页纸的思路,便冒失地找到当时的《大江南时报》证券部有关负责人,说想出一本有关股市规律技术分析的书,那位姓崔的负责人说:“你的发现虽好,但离出书还有一段距离,材料不充分,这样吧,你把你的发现和论点配上图形,这样既丰富内容,又容易领会。”
高竹楼觉得这建议很中肯,于是,回到家后便开始日日夜夜搞发明,妻子以为他中了魔,时常半夜冷不丁地爬起来,哕哕嗦嗦地说些什么,然后就写出来,遇到难处理的问题,便把搞软例;设计的儿子从梦中叫醒,与他一起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一本彩色版、以图为主,清楚地举例说明了买入和卖出的点位,把握股市波动规律的小册子面市了。
也是从此时起,年近半百的高竹楼开始走出大户室,出书,演讲,开培训班,做广告宣传,开办“老高股友会”。
高竹楼发现的是否真的是中国股市的规律,记者目前尚不可确认,但“老高股友会”的股友们却纷纷表示有所收获。虽然百分之百的赢利说不上,但低吸和及时止损往往会使损失少很多。
在与高竹楼的接触中,记者始终觉得他不是炒股的人,而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生意人。他敏锐、精干,善于把握机会,懂得投入与回报的关系,高竹楼也许不会成为索罗斯或巴菲特,但他一定会在中国证券行业中留下痕迹。
可能是出生于阳春三月的缘故吧,张文东觉得自己身上其实始终暗藏着一种冲破和绽放的欲望和活力,但由于他在家中是老小,上有4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的呵护和束缚,因而,童年时代的他是拘谨和羞涩的,虽然出生在安徽省繁昌县农村,家境也并不富裕,但因母亲是乡办学校的语文教师,又使他似乎与村里的其他孩子有着一些小小的区别,那就是,母亲不光教他做许多农活,还教会他背唐诗宋词,给他朗读朱自清的散文,他对母亲有着一些崇拜,这崇拜使他力求对自己要求完美,生怕让别人看到他的缺点和软弱。上小学时,由于母亲就是自己的老师,他的
……
已经更新,可以正常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