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昨日宣布,11月10日
零时起上调汽柴油
零售价,涨幅均为480元/吨。这是今年中国第8次调整
成品油
价格(包括5次上调和3次下调),这次上调幅度仅次于6月30日的600元/吨,中国成品油价格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而
国家统计局同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
城市房屋
销售价格
同比上涨3.9%,涨幅比9月份扩大1.1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房价也逼近了历史最高点。
油价、房价和
股价是政府、
企业和民众最为关注的价格
指标。一般来说,油价与
一般消费品价格密切相关,房价和股价代表
资产价格,同时它们也通过
财富效应等影响一般消费品价格,这就决定了油价和房价也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来说,让油价上涨、房价下跌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既可以短期稳定
通货膨胀,也可以长期促进中国
经济从粗放单一型向集约多元型的结构
转型。
由于目前中国政府
直接控制油价,房价可认为是被政府
间接控制,只要下决心并不难实现"让油价上涨房价下跌”。另外,从价格传导关系来看,油价上涨是关键,只要稳步推进
资源价格
市场化改革,改变低资源价格引致的源消耗型
经济增长模式,就可以让中国经济保持低速或中速健康增长,
房地产价格也将随之回落到正常水平。
但是,目前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似乎都不愿意
接受油价上涨的现实。中国民众之所以对油价上涨反感和抵触,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的资源
供应大都被
国有企业垄断,它们经常具有企业和准政府机构的双重身份,其缺乏竞争和
成本不透明的特点最为人诟病。许多人也认为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必须要以资源供应体系的市场化改革为前提,即必须要引入市场化的
竞争机制。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任何改革都要分轻重缓急,在资源价格已经“
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改变目前低价的能源
消费模式,价格该上涨还是要上涨。
在资源供应体系市场化改革之前,有必要由政府收取特别
收益金和国有垄断企业
分红的形式,从国有企业拿走一部分收益,用于对资源价格改革过程中的弱势
群体进行补偿。事实上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这么做了,但美中不足的是,政府还经常对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
补贴,未来应该更多地让国有企业自己通过降低成本来消化亏损。
企业当然也反感油价上涨,因为油价上涨意味着
生产成本的上涨,这也是石油是
国民经济命脉的原因。如果企业不能通过提高
生产率而只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的上涨,那么政府也会开始担忧油价上涨了,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有意思的是,国有垄断企业可能也会反感油价大幅上涨,因为根据现行的成品油
定价方案,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80
美元时,在计算国内
成品油
价格时,政府将压低国内油企的
加工利润率;当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政府可能停止上调成品油价,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届时又将喊
政策性亏损了。
企业和民众的反感可以理解,作为
需求方谁都不愿意价格上涨,但中国政府其实不必过分担忧油价上涨将带来通货膨胀。首先,油价上涨可以促进
企业技术创新,进而通过不提价来
增加市场份额;其次,油价上涨可以改变目前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虽然
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但增长
质量会上升;最后,根据
上海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周洛华对美国
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油价上涨还会导致房价下跌。他认为是高油价击溃了美国经济原有的依赖低油价的运行模式,美
国企业无法通过提高
劳动生产率来克服高油价,其
投资回报率下降,
资本开支减少,并导致房价下跌。这对中国也有启示作用。
未来中国政府要仔细权衡一下,到底是要让油价上涨还是要让房价上涨?当然,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要谨防极端。但是,目前在政府
控制下的油价和房价齐涨或许是最糟糕的组合。因为即使油价不上涨,中国也存在实际意义的
通货膨胀。
房地产价格持续多年的高涨,对于民众来说,当然也算作通货膨胀。如果选择让油价上涨,其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会比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更加平均一些,这也会减弱房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的
财富再分配过分向政府和
房地产商集中的趋势。换句话说,油价上涨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可看作是“有难同当”,但房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的实际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则可看作是“有福我享,有难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