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3974.元素结构计算的理论依据和简易方法
2017.12.14
前一篇文章介绍了我初分元素结构的简易方法——元素质量分析法。理论依据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等于原子量,元素序号等于核外电子和质子数量,第一周期元素的五种形态反映了质子、中子对的五种形态,“氘”、“氚”、“氦3”、“氦4”形态是相对高端元素结构中质子、中子结合的基本形态,核外电子构型反映了它们在元素内部的分布规律,其中“氦3”结构仅限于“贝塔射线”衰变元素前一元素表层“氚”结构之一的改变。“氦3”结构的“丰度”决定了它的稀有程度,可能有其他结构并存,应该计算“氦3”结构之外的可能。“氘”结构在元素形成时就可能聚变为“氦4”结构,所以“氘”结构也是“稀有结构”,元素结构的每个层次最多保留一个可能是对的。掌握了以上规律,理论分析元素结构就有了可能,元素结构的真实情况还要通过验证才能确定。由于同位素的存在,计算情况相对复杂,可能需要取舍和逐一认定。为了方便计算,我只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可能,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优选法和中间值等方法,我采用的方法以前分析时就做了介绍。不同周期元素是在不同条件形成的,所以内部结构不尽相同,又有承前启后的关系,应该逐一、逐层次分析结构,注意“渐变”的同时,特别关注“突变”的发生,通过核外电子构型的改变和原子量的变化分析相对统一的“内核”和各自的表层结构。其中的“节点”元素结构尤其重要,选择和计算正确才能保证其后元素结构的计算正确,因为以后一定周期改变的只是不同元素的表层结构,所有“高端”元素都具有相对统一的内核。计算元素各层次结构相对简便的方法是首先计算“氚”结构的数量,然后是分析“氦3”、“氦4”和“氘”结构的数量,可以创新,可以改变,不必教条。实践证明理论分析元素结构是可能的,准确的结构通过验证才能确定。有了理论依据,验证起来也可以少走弯路,对于人工核素的结构、未知核素的结构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分析。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