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10 2
2017-12-14

商品与利率为何再次背离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7年第48期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11日
高杠杆企业部门的融资需求刚性、居民融资滞后于房地产周期调整、供给侧改革以及货币政策调整滞后,都导致利率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变化更加迟钝


文丨徐小庆

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宏观策略总监

  9月以来,南华工业品指数已从年内高点回落近10%,国债收益率却持续回升。从基本面逻辑看,商品价格与利率应呈现同向关系,经济向好推高商品价格,通胀压力增大,倒逼央行收紧流动性,利率随之上升;反之亦然。上述两个指标的长期走势也基本呈同向关系。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二者在拐点处的阶段性背离呢?

  从需求端来理解工业品价格和利率的联动性,前者受投资需求的拉动,后者受融资需求的拉动。融资需求与投资需求应该高度相关,所以工业品价格和利率在需求因素主导的情况下应是同向的;且一般融资在前、投资在后,似乎利率变化相对于工业品价格的变化更加领先。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投资增速和社会融资增速虽在方向上大体一致,但两者的领先滞后关系并不稳定。在上行周期中,融资增速领先居多;在下行周期中,融资增速往往滞后于投资增速调整。

  笔者尝试从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融资行为,来解释滞后现象背后的原因。从企业部门看,企业融资增速和投资增速的同步性较强,但随着企业债务不断增加,每年新增债务中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利息支出比例相应提高。在利率回升周期中,企业的利息支付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融资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扩大资本支出,而是疲于应付大量到期的债务以及源源不断的利息支出。这时,即使投资需求已出现回落,融资需求仍具有一定的刚性。

  从居民部门看,融资主要体现为房地产按揭贷款,按揭贷款的投放增加有利于促使地产销售加快。同时,居民贷款增速并非房地产周期的领先指标,而是滞后于房地产销售增速,甚至滞后于房地产新开工增速,而后者与商品需求更加相关,说明居民融资需求滞后于商品需求回落。

  结合上述分析,由于高杠杆的企业部门存在周转债务的融资需求刚性,居民融资周期又滞后于房地产周期的调整,造成资金需求的放缓反而滞后于商品需求的放缓,表现为利率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更加迟钝。

  工业品价格和利率的背离,也体现在各自供给因素的差异上。就工业品而言,由于过去中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供给容易跟随需求的变化同步调整,所以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主要在需求端。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需求回升时价格上涨的持续性不强,与利率的大幅上升形成背离。

  如今,供给侧改革降低了工业品的供给弹性,需求上升时供给不会很快跟上,而需求下降时供给又同步收缩。结果就是,价格走势虽仍受需求影响,但供给瓶颈使价格在投资恢复时上涨更猛烈,而在投资回落时又相对抗跌。

  与工业品供给多数时候跟随需求顺周期调整不同,资金供给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于需求变化往往逆周期,即融资旺盛时央行会收紧银根,而在融资疲弱时会“放水”。这无疑加大了利率波动,尤其在需求转向初期,货币政策调整往往不及时,使得资金价格会保持一定黏性。工业品价格本就是货币政策的通胀目标之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价格对需求变化的敏感度下降,盯住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整就会较以往更加滞后,从而延长利率与工业品价格背离持续的时间。

  如果用广义货币(M2)增速代表资金供给,社融增速代表资金需求,资金供求关系决定了利率的高低。2015年“股灾”期间,证金公司向央行和商业银行拆借资金用于救市,导致M2增速迅速上升,而当年社融增速反而下降,社融与M2的增速差从2.6%降至-2%,创历史新低,资金供给远大于需求。如此宽松的流动性,导致在2016年工业品大涨的情况下,债券仍延续了三个季度的牛市。2016年四季度至今则相反,金融去杠杆导致M2增速持续回落,但社融增速稳定在13%附近,与M2的增速差又扩大至4%以上。在两者裂口没有收缩的情况下,即使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显现,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也暂时难以扭转债市的颓势。

  未来工业品价格和利率将如何演变?笔者认为,最终二者的背离将会以债券收益率跟随商品价格下行的方式终结,这与2016年最终债券收益率跟随商品价格上升是同理而反向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2-14 09:15:4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5:23:1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