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格拉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 Juglar)于1862年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这属于中等长度的周期,故称中周期。
2.基钦周期
英国经济学家基钦(J·Kitchen)于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周期,这是一种小周期,又称为“基钦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D·Codrulieff)于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50~60年一个的周期,故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称长周期。
4.库兹涅茨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
5.体制释放周期
社会转型周期,此周期约为30年。战后日本经济于1950年代后期开始发力,以年平均GDP增长6.5%的速度大步前进,至1990年代初达到巅峰,人均GDP已相当于美国的90%。此过程历时约30年,最终使日本成功转型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从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社会形态转型为辅,称得上是准转型。这一过程从1965年开始,历时30年,随即也步入衰退。中国经济经过20几年的高速发展,今日仍能一枝独秀,靠的主要是社会转型中体制释放的动力。但这一增势还能持续多久?依社会转型中体制释放维持经济增长30年的规律来看,中国的气数可能只能持续到2010年,其后中国半开始逐渐享受不到体制位差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