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7-12-28 13:22 
我只读过《资本论》第二版跋,也读过《反杜林论》,因此我有足够的理由不读《资本论》正文。如果《资本论 ...
如果《资本论》是理论文作,那就应该沿用常规的表达方式,即定义和逻辑的表达方式
《资本论》没有用定义和逻辑的表达方式吗?真是滑稽。你翻翻《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经学著作,你认为它们这些是理论文作吗?他们有没有对劳动、资本、地租等下定义,是不是逻辑的表达方式?
如果是,《资本论》第一卷完全沿用这些定义,甚至是逻辑框架。如果不是,那你只能认定古典政经学直到马克思都是“意义不定的表达方式”,但这和黑格尔无关,和辩证法这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无关。——你还得解释,为啥,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政经学和整个社会科学突然间发生了一次“定义和逻辑严密的突变”。
越是形而上的概念就越是难以定义,甚至无法定义;越是形而下的概念就越容易定义。如果连形而下那些可名状概念也刻意去卖弄那种意义不定的表达方式,这在本意上就不打算让人理解。
首先,我不知道你这个
越---就越---的屁话是谁说的,道理在哪里?
其次,就算它是对的吧!请问:资本、劳动这些范畴到底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你从《国富论》中看出资本是个形而下的东西吗?——事实是,在斯密那里,资本是一种能动的货币权力;在马克思那里,资本是社会信用和感性权力数量化,视野比斯密更加开阔;只有在西经马歇尔那里故意把资本=资本品=机器设备。——这里到底是马克思卖弄意义不定,还是“资本”本来就是要一种有形而上观念背景的社会权力?——问问一个菜场中的大妈,她觉得资本家是拥有机器设备的人吗?谁的定义更符合历史事实?
现实中的“资本”就是一种用形而上观念量化的社会权力,你否认不了,这种活生生的感性权力在历史场景中不断的演变,这你同样否认不了。——按照现代哲学的话语来说就是:
资本的存在,先于资本的本质。没有一个清晰的现成的定义来知识性的告诉你什么是资本。——这就像社会主义:49年以前的中国,它意味着打土豪分田地;49年以后,意味着建设工业化和集体化;80年代以来意味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010年以来,意味着共同富裕。没有一个外在的、既定的公式和定义告诉你什么是社会主义,甚至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原则或者追求目标。而是在克服和消除三大差别的过程中,一点点的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呈现出来的。——这就是黑格尔说的:“真理只能是一种过程(只能在过程中体会和把握),而不会是一个知识体系。”
我不知道你听不听得懂,我只知道你举不出一本你所谓的“定义和逻辑确定和清晰理论文作”,除了《圣经》和《几何学》这样纯头脑臆造的东西。有一门真正的、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学和理论是这种样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