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311 0
2017-12-20

3984.理论推理“110”号元素的结构与合成路线

2017.12.20

110”号元素是第七周期元素的短周期内核,决定“111”——“118”号元素的结构。所以,马虎不得。目前的“110”号人工核素据说是德国科学家利用加速器通过“镍”、“铅”撞击发现的,对此我曾经提出了质疑,因为“110”号元素是“铀核”元素,是在“铀”同位素的基础上增加18个“氘”、“氚”、“氦4”结构产生的。而“镍”是“氖核”元素,“铅”是“铂核”元素,“镍”、“铅”撞击很难撞击出“铀核”元素来,因为元素形成不是相对低端元素原子量和质子数量的简单相加。第七周期元素在自然条件下只能在内地核形成,通过地心的“火山”通道,以喷发的形式成为地幔和地壳元素,大量的“氚”结构和少量的“氦4”结构、个别的“氘”结构是显著特征。“铀”有二十多种同位素,“铀238”是主体同位素,丰度为99.275%,其次是“铀235”,丰度为0.720%。“铀238”成为“110”号元素内核的可能性最大,资源相对丰富,安全性相对较好,可以做“靶”,18号元素“氩40”和19——28号元素(最好选择原子量较大的同位素)可以依次为“标”,撞击“铀238”、“铀235”,有可能产生110——118号人工核素。所以许多选项,因为会有“损耗”。理论推理,“110”号元素的表层结构应该有1——3个“氦4”结构,其余为“氚”结构,较为合理,不至于半衰期很短。问题是低端核素的“氚”结构有限,很难产生稳定性较好的高端核素,原子撞击法只能勉为其难。以“氘”、“氚”、“氦4”粒子连续轰击“铀”同位素,不失为选项之一,可能“创造”出相对高端的第七周期元素,具体产物只能靠“运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