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202 3
2009-11-12
2009年11月12日 00:00:00  来源:新华网
前几日,风传上海交大要给毕业生派发“人格证书”。近日有记者证实,校方表示“人格证书”的确正在酝酿之中,初定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
    这年头,找份工作不容易。大学是毕业生的母校,应对眼下的就业难,难免也会像母亲那么着急。着急了就会出智慧,所谓急中生智,比如暗示自己的孩子和校内外的小店搞“就业联谊”等。交大毕竟是交大,不可能出这样的馊主意。考虑到学生“思想及人格的反映则没有表现”,想着应该“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于是才准备出台“人格证书”。这是好事一桩,一来有利于招聘方对学生的知情权落地,二来也能倒逼学生在人格上长劲些,在智周万物的时候知道还须道济天下。
    人格很重要。康熙说,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其实这话大家都清楚,所以事到紧要关头,有人动辄就脱口而出“我以人格担保”,实在不济,还有更震撼地拿“人格”的“兄弟”——“人头”担保的。比如,此前有国脚以人格担保绝对没有竖中指——尽管据说有上千球迷及多名记者现场目睹了这一丑陋行为;再比如周老虎事件中,“人格”从开场的震人心魄到收尾的贬值跳水。正史野史都告诉我们:人格就像股市,没有变成垃圾股套牢你之前,个个彷佛都牛气冲天。
    我充分相信交大的技术能力,说这些,只是提醒睿智的交大,人格这东西就譬如友情爱情,是重要,但是真要论斤算两起来,要么就会搞成行为艺术,要么就会让本来美好的概念市侩化、庸俗化。“人格证书”真要较真,还绕不开三个问题:一是谁来认定学生的人格?这个问题貌似无知,但是请注意,某种意义上说,人格是个比分数更敏感的问题,想当年,那么多专家教授都会将“汉芯”看走眼,什么样的程序设计才能保证事关公民权利尊严的“人格认定”不会出问题?二是人格本是个动态的虚指,一旦实化,如何保证其可信度,如果学生被认定为人格较差,哪个单位敢要?而如果个个人格良好,这样的认定又有多大意义?三是学校在人格认定上有多大权力?人格这东西,应该是上下铺的同学可能比常年难得碰面的校领导和教授更有发言权吧——但如果放手让学生自评互评,公信何在?而如果让面都见不到的专家领导插手,莫非他们要提前修炼“隔空判人格”大法?
    我以为,大学在人格问题上应该少说多做,不要老想着像牙防组一样忙着派发认证牌牌,而应该以身作则,营造并教化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人格的濡染与影响需要更多的高校拿出“母校”般的情怀与智慧,塑造学生的人格。至于“人格”,恐怕就算写在证书上也证明不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2 12:45:09
纯粹是噱头
用人单位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具备什么人格的学生;给学生的人格进行评分的那些人,本身人格可能就有“问题”。再说,如果对一个他们认为人格在某些方面有些问题的学生,该如何评判?如何给分?很容易给用人单位造成一个先入为主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2 13:39:38
有意思的东东,这个东西,可以发证证。不过只是以前,还有获得的过[程如何,谁来发,时间时效如何,大家是不是都要考虑下,而不是一证了之,如我们的毕业证书,我们的原来的四六级证书。就如我现在有四六级证,但是我们却对英语不是那么精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2 14:20:17
名字起的不好,就跟没人权似的
而且此“人格”,太主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