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恒等式的推导如下:
国民收入=消费品销售额+投资品销售额
消费支出=消费品销售额
且:投资=投资品销售额=国民收入-消费支出=储蓄
故:如果我们用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则I=S
首先,上述应该改写为:国民收入=预期消费品销售额+预期投资品销售额=实现部分+过剩部分。
其次,国民收入=预期消费品销售额+预期投资品销售额=消费投资规模=消费部分+储蓄部分,
那么,这是同义反复,是规定出来的,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来看同一个事情,则自身相等,
那么,上述中的储蓄,意思是储备、积聚,相当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积累,储蓄=投资=积累。
马克思经济学中,积累是说,投入生产再生产的那部分实物或资金,总价值=总消费+总积累,
西方的经济学中,储蓄是说,总的预期收入=总的预期支出=总消费+总投资=总消费+总储蓄。
亦即,两者是一回事,顶多在具体核算的具体细节上面,有所差异,进行协调、调整、衔接即可。
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意思其实是储备、积聚,是集中财富,积攒资源,搞生产经营(换一个说法、名称,另外来看,也叫做投资)的意思。在汉语中,应该翻译为储备,蓄积,积聚,等等。
宏观经济学中的储蓄,其实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积累。在汉语中,应该翻译为积累。
现在翻译为储蓄,这和通常所说的储蓄,就雷同了,容易造成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