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光 发表于 2017-12-28 16:25 
凯恩斯讲的投资与消费都是指实物,即实际的商品。并不是信用货币,当人们用货币来分析投资与消费与收 ...
在凯恩斯理论中投资也指实物,投资是独立于国民收入支出过程的外生变量。凯恩斯经济理论没有找到方法来描述总投资形成的原理。这正是凯恩斯囯民收入理论的不足之处。
与国民收入有关的收入储蓄的变化遵循资金运动的规律,这些规律不是凯恩斯理论那一套能解释清楚的。
国内产出总值,国民产出总值,等等,都是指实物,用货币市价来表达的实物,也是指供给。
一言以蔽之,就是拿出来卖的那些广义货物,用价钱、市值来核算的那些广义货物。
只要是拿出来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借贷资金,地皮房屋,产品,雇佣劳动力,等等,都是广义货物,有市值。
但是,货物,供给,不一定能销售一空,其实很难市场出清,一般均衡,其实根本不能市场出清、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
这就涉及到了需求,亦即购买力。
微观上来看,宏观上来看,
无论多高多大的购买力,无论多高多大的需求,总会使得供给水涨船高,使得货物的市价市值水涨船高。
因为,资本是追求利润的。企业是追求利润的。怎么来追求利润呢?一是尽量降低成本,二是在成本上加成,加价。
社会上如果有一万亿购买力,他就加价一成。
社会上如果有二万亿购买力,他就增加供给,并且加价一成半。
社会上如果有十万亿购买力,他就加价八成。
诸如此类。就是水涨船高的意思。就是说,无论多大多高的购买力,总是水涨船高。因为,必须追求利润。
同时,追求加成,追求利润,导致社会整体上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有这种作用和趋势。
而降低成本,一是尽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尽量降低雇工数量、工资水平,三是尽量降低其他成本费用。
那么,其中的降低雇工数量、工资水平,是降低社会购买力的,是这种趋势。
同时,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雇工数量、工资水平,也有稳固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作用和趋势。
当然,追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同时也有扩大生产和扩大就业的作用与趋势,等等。
总之,面对着总供给、总货物,总需求总是捉襟见肘,总是有背离市场出清、背离一般均衡的趋势。
总之,总体上来看,劳资双方在财富和收入上的两极分化趋势,总是有背弃市场出清、一般均衡的趋势。
请参见:
经济波动及周期的唯一因素
阿罗的不可能,阿罗的一般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