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12-29 18:09:2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29 16:07
您的账算错了吧?
假设工具计提折旧:账是这样的:100元原材料+100元折旧+其它=300,
假设工具不计提折 ...
  账没有算错!

  来看第二年的第三个环节的生产,就是产品A的生产。

   这个生产过程,投入了50元的原材料和100元的工具,生产出来了150元的产品A。如果要计提工具的折旧的话,那么折旧就是50元。如果把折旧是新增价值的话,那么A的生产过程就创造出了100元的价值。

   再看第三年的第三个环节的生产,也是A的生产。

   这个生产过程,也投入了50元的原材料和100元的工具,这个100元的工具已经计提了50元的折旧,这个生产过程也生产了150元的产品A。如果计提折旧的话,那么在前一年折旧50元的基础上,再计提50元。在生产过程结束之后,工具报废。如果折旧是新增价值的话,那么A的生产过程就创造了100元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8:09:58
谈谈固定资产折旧——它是新增价值的一部分
石井石的“折旧是新增加值”,旧、新和增价值之辨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8:16:31
谈谈固定资产折旧——它是新增价值的一部分
小石啊开啊石,

固定资产折旧,它当然是新增价值的一部分,也是增加值的一部分,也是增加值的一部分,是新增的一部分。

上述的价值,特指市价市值,是货物的价钱。

上述的市值,确实是增加值,确实是新增的。

那么,如何来理解来解释上述的新增,增加,增加值,新增价值呢?




折旧等,好比已经是学生,搞转学,又成了新生。

折旧等,好比二手货,倒买倒卖,以前买来的,现在是旧货了,但,现在又转手被出售,又得到销售收入。

上述这些,对当期的市场来看,是增加的,是新增的。假若不搞上述,市场就少了这份货物货值,这份买卖。

其实,当期的任一货物货值,无论它是什么,来源于哪里,那都是在增多当期总货物总货值,都是在增加当期总货物总市值。

明白了吗?

是这种意义上的增加,新增。


一个老剧团,老剧目,老道具,老演员,天天重复上演。这叫什么?这叫天天增加了表演,天天新增了表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8:23:35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29 14:25
既然你同意这么说,那么我们就可以把A产品的价值构成表示为“工具100元(1)+原材料100元(2)+第三环节新 ...
估计您要把工具变固定资产,果然。这样,就把增值链由直线型变成了环形。首尾相接了。三个环节的数据就不说话了。自然弄出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8:30:35
价值链向前延伸,必须是直线型。不能出现环形。这是什么意思呢?前面的链对于后面的链都是中间投入。一旦前链出现固定资产,说明前链中有后链的中间投入,这就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8:32:1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29 18:23
估计您要把工具变固定资产,果然。这样,就把增值链由直线型变成了环形。首尾相接了。三个环节的数据就不 ...
市场上原来没有这个货(内含折旧等等等,浑然一体的货),现在有了,这就叫新增,增加,仅仅如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8:36:5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29 18:30
价值链向前延伸,必须是直线型。不能出现环形。这是什么意思呢?前面的链对于后面的链都是中间投入。一旦前 ...
屁大点事,很基础的东西,很起码的常识,很简单的道理,

叫你捣糨糊啊捣浆糊,捣成似无非有的弥天大网,要罩天罩地啊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18:42:3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29 16:07
您的账算错了吧?
假设工具计提折旧:账是这样的:100元原材料+100元折旧+其它=300,
假设工具不计提折 ...
小石啊,你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后来面和水都没有了,咋办?

好办啊,小石他动手动脚,比划一桶水,比划一斤面,比划一桶水,比划一斤面,。。。。


好家伙,顿时变成了太平洋面片汤啊,小石他在里头一会儿仰泳,一会儿潜泳,一会儿蛙泳,一会儿摸鱼摸虾,不得了,摸到了一条大鲨鱼,大鲨鱼说,石会计,请你当兼职记账,一个月几条咸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29 20:40:3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29 16:07
您的账算错了吧?
假设工具计提折旧:账是这样的:100元原材料+100元折旧+其它=300,
假设工具不计提折 ...
看来你真不适合当会计。
我们前面已经假设第一、第二两个环节都是完全利用自然物进行生产的,都没有任何中间投入。到了第三环节,第二环节的的产品作为原材料、作为中间产品,它的价值根本就没有计入第三环节的增加值。而第一环节生产的工具在第三环节上算作固定资产时,其折旧才计入增加值,不算作固定资产时则根本就没有计入增加值,何来“前链中有后链的中间投入”?

我们把前面的计算按照增加值再重复一遍——
(一)工具不算固定资产不折旧
第一年增加值:第一环节工具100元(1)+第二环节原材料50元(2)=150元;
第二年增加值:第二环节原材料50元(2)+第三环节新创造50元(3)=100元;
第三年增加值:第三环节新创造50元(3)=50元。
三年三个环节上的增加值为300元,正好等于两年生产的A产品的总价值。

(二)工具算固定资产并折旧
第一年增加值:第一环节工具100元(1)+第二环节原材料50元(2)=150元;
第二年增加值:第二环节原材料50元(2)+第三环节(工具折旧50元+新创造50元)(3)=150元;
第三年增加值:第三环节(工具折旧50元+新创造50元)(3)=100元。
三年三个环节上的增加值为400元,比工具不算固定资产多了100元,正是折旧的那100元。

由此可见,仅仅因为把折旧计入GDP,增加值就大于三年中实际新创造的价值。你怎么可以说折旧就是新创造的价值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01:57:10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29 20:40
看来你真不适合当会计。
我们前面已经假设第一、第二两个环节都是完全利用自然物进行生产的,都没有任何 ...
这您就不懂了,前链如果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必有中间投入,那100元的固定资产中就有后链的中间投入。同时后链那300元也不是300元了,只有小于300元。您把这件事搞平吧,假设错了,自然结论错了。学过有机化学吧,苯就是这样的环链。重新假设吧。出现固定资产就不能以直线型链条相加增加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02:38:17
如果第二环是固定资产,那么那100元可以假设有第一环50元,第三环50元。第三环应该多少元,请自己算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07:36:04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它的价值到此终止,不再继续。
新增价值=增加值=总产出减中间投入。只有中间投入才可以继续。
如果非要用三个环节的100元例子,只能这样计算:
第三环节增加值=300减100=200,第一环节增加值100。第二环节的100,与第三环节合并了。也就是说第二环节不能单独计算了。增加值还是3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7:21: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30 07:36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它的价值到此终止,不再继续。
新增价值=增加值=总产出减中间投入。只有中间投入才可 ...
你到底有没有会计证?你一个当会计的,还研究了几十年GDP(增加值),怎么连GDP(增加值)都不会算?
1、第一、第二环节的增加值各是100元,这都是你自己亲自算的,其中自然是没有中间投入的,难道你还会把中间投入算作增加值吗?因此,何来“那100元的固定资产中就有后链的中间投入”?你这不是用你自己的矛戳你自己的盾吗?
2、现在的问题不是那100元的工具的价值是否包含有中间投入,而是工具作为固定资产和不作为固定资产算出的增加值是根本不一样的,这与工具的价值是否包含中间投入完全是没有关系的。因此,你去扯工具的价值是否包含中间投入,完全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现在,我们按照生产的环节把前面关于增加值的计算再算一遍。
因为第一、第二环节都是完全利用自然物进行生产的,都没有任何中间投入,当然也没有固定资产,因此,每年每个环节的增加值如下:
(一)工具不算固定资产不折旧
第一年:
第一环节增加值=产品(第三环节的工具)价值100元-中间投入0元=100元(折旧0元+新创造100元)
第二环节增加值=产品(第三环节的原材料)价值50元-中间投入0元=50元(折旧0元+新创造50元)
即,第一年的总增加值=第一环节100元+第二环节50元=150元

第二年:
第二环节增加值=产品(第三环节的原材料)价值50元-中间投入0元=50元(折旧0元+新创造50元)
第三环节增加值=产品(A)价值150元-中间投入100元(来自于第二环节的原材料50元+来自于第一环节的工具50元)=50元(折旧0元+新创造50元)
即,第二年的总增加值=第二环节50元+第三环节50元=100元

第三年:
第三环节增加值=产品(A)价值150元-中间投入100元(来自于第二环节的原材料50元+来自于第一环节的工具50元)=50元(折旧0元+新创造50元)
即,第三年的总增加值就是第三环节的50元。

三年的总增加值=第一年150元+第二年100元+第三年50元=300元。

(二)工具算固定资产并折旧
第一年的增加值同“工具不算固定资产不折旧”,等于150元。

第二年:
第二环节增加值=产品(第三环节的原材料)价值50元-中间投入0元=50元(折旧0元+新创造50元)
第三环节增加值=产品(A)价值150元-中间投入50元(来自于第二环节的原材料50元)=100元(来自于第一环节的工具折旧50元+新创造50元)
即,第二年的总增加值=第二环节50元+第三环节100元=150元

第三年:
第三环节增加值=产品(A)价值150元-中间投入50元(来自于第二环节的原材料50元)=100元(来自于第一环节的工具折旧50元+新创造50元)
即,第三年的总增加值就是第三环节的100元。

三年的总增加值=第一年150元+第二年150元+第三年100元=400元。

请问:上面有把中间投入重复计算的吗?唯一重复计算的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本来作为第一环节的产品在第一年就计算了增加值100元,而在第三环节的生产中,又作为折旧进行了重复计算。
所以,折旧根本就不是新创造的价值。

如此简单的、只需“略加思索”就能够明白的道理,你一个会计、而且还研究了几十年的GDP,竟然还理解不了,你真的根本就不具备理论研究的基本素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7:54:40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7:21
你到底有没有会计证?你一个当会计的,还研究了几十年GDP(增加值),怎么连GDP(增加值)都不会算?
1、 ...
看来您必须去看看投入产出表了,固定资产和中间投入那是不一样的。您的计算是错误的。错误在于您胡乱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02:25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7:21
你到底有没有会计证?你一个当会计的,还研究了几十年GDP(增加值),怎么连GDP(增加值)都不会算?
1、 ...
在把第二环节假设为工具时,才有第二环节是增加值100。假设为固定资产时就不行了。也许增加值为0。用第一环节的原材料,用了第三环节的其它。您原来的假设不能用在固定资产上。您错误的假设把您自己弄进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02:53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7:21
你到底有没有会计证?你一个当会计的,还研究了几十年GDP(增加值),怎么连GDP(增加值)都不会算?
1、 ...
在把第二环节假设为工具时,才有第二环节是增加值100。假设为固定资产时就不行了。也许增加值为0。用第一环节的原材料,用了第三环节的其它。您原来的假设不能用在固定资产上。您错误的假设把您自己弄进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02:53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7:21
你到底有没有会计证?你一个当会计的,还研究了几十年GDP(增加值),怎么连GDP(增加值)都不会算?
1、 ...
在把第二环节假设为工具时,才有第二环节是增加值100。假设为固定资产时就不行了。也许增加值为0。用第一环节的原材料,用了第三环节的其它。您原来的假设不能用在固定资产上。您错误的假设把您自己弄进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19:35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7:21
你到底有没有会计证?你一个当会计的,还研究了几十年GDP(增加值),怎么连GDP(增加值)都不会算?
1、 ...
我说过无数次了。增加值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之后,根据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的对比进行计算。
不能在生产环节又自己生产固定资产。假设是自己生产固定资产,由于没有外销也体现不出价值更遑论折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22:3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30 18:02
在把第二环节假设为工具时,才有第二环节是增加值100。假设为固定资产时就不行了。也许增加值为0。用第一 ...
你不是已经认识到第二环节与第一环节是并列的吗?它怎么还会取用第一环节的工具(被你说成了原材料)?同时,第一环节也不会去用第二环节的原材料。
另外,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都是在第三环节之前进行和完成的,又怎么能够去用第三环节的“其他”?
如果那样,那么你前面三个环节的增加值一共300元又是怎样算出来的?你不是拿了你自己的矛戳你自己的盾吗?
是不是你解释不了我的问题又要玩你改题目的把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28:01
关于三个环节的假设,由于您事先声明可以视为外购有价值,又说不是固定资产,那才有三个环节的增加值相加等于总增加值。但是一旦出现固定资产,以上就不成立了。至于为什么,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您需看几日投入产出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31:1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30 18:02
在把第二环节假设为工具时,才有第二环节是增加值100。假设为固定资产时就不行了。也许增加值为0。用第一 ...
你废话少说,你就直接指出,我前面所做的计算哪里存在问题?指不出具体的问题,你就否认不了我的计算是正确的,从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的“折旧是新创造价值”就是个伪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40:33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8:22
你不是已经认识到第二环节与第一环节是并列的吗?它怎么还会取用第一环节的工具(被你说成了原材料)?同 ...
是您把中间投入变成固定资产使假设之间矛盾,您还不知道,在那瞎算。哪里有您这样算账的。记住了,您的数据出现相互矛盾了。在将中间投入改为固定资产后。假设第三环节是最终产品,价值只能是300。但是第二环节您把中间投入100变成最终产品100,这不乱了套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44:06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8:31
你废话少说,你就直接指出,我前面所做的计算哪里存在问题?指不出具体的问题,你就否认不了我的计算是正 ...
问题在于把中间投入变成固定资产。中间投入是不能变成固定资产的。这一点您应该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8:46:3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30 18:19
我说过无数次了。增加值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之后,根据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的对比进行计算。
不能在生产环 ...
你发了那么多主题,发了那么多帖子,连自己想要证明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吗?
你想要证明的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固定资产不是在自己的生产环节生产的。
在我的例子中,固定资产是在第一环节生产的,而不是在第三环节生产的。因此,作为第一环节的产品,它们的增加值在第一环节结束时已经被计入了GDP;但是到了第三环节,它们的增加值作为折旧又一次被计入GDP。
我们只要“略加思索”,就会发现这里的重复计算,而你根本连这种“略加思索”的能力都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9:03:4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7-12-30 18:44
问题在于把中间投入变成固定资产。中间投入是不能变成固定资产的。这一点您应该知道。
固定资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时间一年以上,二是价值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你难道还要否认这两个条件吗?

为了对比,在我的分析中出现了三种情况:
第一是生产工具的使用期为一年,这时的工具当然只能算作中间投入。计算的增加值总和是300元。
第二是生产工具的使用期为两年,但其价值小于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因而也只能算作中间投入。计算的增加值总和也是300元。
第三是生产工具的使用期为两年,且其价值大于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因而当然算作固定资产并进行折旧。计算的增加值总和却是400元。
这难道不足以证明折旧根本就不是新创造的价值,而仅仅是固定资产价值的再现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9:16:21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9:03
固定资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时间一年以上,二是价值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你难道还要否认这两个条件吗 ...
三个环节,两种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总价值100+300=400元。

三个环节,一种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总价值300元。
把中间产品看成固定资产最终产品就是这样的结果。
如果还要保持300元,必须假设第三环节总价值是200元。
这样最终产品价值为100+200=300元
您的数据这样改了才相互说话不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9:21:10
把中间产品弄成最终产品,那不是随便的事。弄不好,就相互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9:21:26
把中间产品弄成最终产品,那不是随便的事。弄不好,就相互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9:47:50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9:03
固定资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使用时间一年以上,二是价值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你难道还要否认这两个条件吗 ...
当然不能。您自己算错了。假如不计提折旧您算算结果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30 19:55:13
wzwswswz 发表于 2017-12-30 18:46
你发了那么多主题,发了那么多帖子,连自己想要证明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吗?
你想要证明的就是“固定资产的 ...
那是您自己胡编乱造的东西,自相矛盾。记住,增加值三种计算办法是相等的。可别弄出不相等的数据。另外,您最好把三个环节设为不同企业,这样您就知道错在何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