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55 8
2009-11-14
近来网友在网络里热议“钱学森之问”,其实答案我在很早就给出了,这个答案是在这个理论的微观部分,并有理论支持,现在看来需要提前发布这个结果,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题目比较好,欢迎大家不吝赐教,以下是准备发布的开头。
        
             “钱学森之问”拷问着中华民族的灵魂
      今天,看到一篇《能否以伪道德叫停“钱学森之问”》的文章,(中国经济网)http://blog.ce.cn/html/59/343459-385963.html,联想到近来的讨论,许多有良知的中华儿女在不断反思“钱学森之问”,然而也有一些噪杂的声音在鼓噪,一个典型的声音是:在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看来,这样的焦灼和担忧却似乎有些多余。他认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许并不需要太多钱学森这样特别杰出的人才。甚至有人刻意贬低钱学森,所有这些,让我再次清晰的看到中国的氛围,这些促使我不得不考虑提前发表一些结论,然后择机发布理论。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有创新思想的顶尖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留给中国的这个最后发问,这个问题同李约瑟难题是一样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们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这个问题在很久之前已经思考过,并给出了答案,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当然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谁都会认为有臆想之嫌,所以我要说明的是:在经济学理论的下半部,我们将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正是基于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够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4 21:40:05
怎么没人回答啊,明天就要用的,很急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5 08:48:3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人是唯一的生产力。
按照高的层次来说:尊重规则,才能尊重人。尊重人,才能尊重人才。尊重人才,才能尊重知识。尊重知识,才能尊重科学技术。

另,顺便来说,
兄弟对人大网友了解的不全面、不详细。在有限的见识之基础上来说,兄弟看好的人,有网友一夫,张建平,土灶,杨振伟,等等。大家多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5 10:40:28
俺呢,是漏了还是给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5 10:56:03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1-15 10:40
俺呢,是漏了还是给忘了?
王兄好~~

兄弟没忘,没漏,,,,,兄弟是想尽量按很高的标准去看待,尽量争取很高的眼光。怎么样才能真正有所创新呢,未来能够获得什么成果呢。。。。这些都是难题,需要真正的兴趣和真正的坚持,需要认真2字。另外来说,也需要特立独行,需要偏执。还需要关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方面上的一点特质。

就整个社会来说,学习理论、研究理论的人很多,几百万、几千万人。但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我们设想5年后,10年后,20年后,归根到底,就是那么几个人有所发现了。其他的人,无论当时如何的心态、言行,结果上来看,回过头来一看,并没有成果,没有做到认真2字,客观上来看,是在那里随波逐流了,虔诚的演戏了,故意的演戏了,郑重其事了,煞有介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5 11:10:06
学术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好处,没有什么用处,是个个人爱好,是个业余爱好。就是在美国,最有本事能力的人,也去找工作,挣大钱去了。美国的学术先进和发达,是靠得真人真事、凡人凡事、按部就班、长此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