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32 10
2018-01-11
创造的新价值.jpg

上面的引文表明。石会计承认“新增价值是企业生产产品创造的新价值”。既然是“创造的新价值”,那么一定是企业在生产产品之前没有的价值;既然是“新增加值”,那么一定是超过了企业原来已经拥有的价值的价值;既然是“生产产品创造的新价值”,那么这个价值一定在产品的形式中就已经存在了。因此,企业产品价值中,到底哪一部分才是创造的新价值,我们就必须通过对产品价值构成的分析来说明,而不能由他毫无根据地规定为“是新产品的价值与中间投入价值的比较。”

企业产品的价值构成不是企业产品销售后的收入分配,所以,它的构成绝不是“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并且,恰恰相反,企业产品销售后的收入分配又是以企业产品的价值构成为前提的,所以,企业产品价值构成的分析是不依赖于其销售收入分配的。

其次,企业的产品的生产当然需要消耗固定资产和中间投入,但产品就是产品,是产出,而不是投入。所以,严格来讲,产品的价值构成不能用投入的形式来表示,即不能表示为“固定资产价值”或“中间投入”,而只能表示为相当于投入的价值,即表示为“相当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和“相当于消耗的中间投入的价值”。

由于固定资产价值和中间投入价值都是企业生产前就已经拥有的价值,而“相当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就等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相当于消耗的中间投入的价值”就等于消耗的中间投入的价值,两者都没有使企业拥有的价值发生任何增加,因此,这两部分价值当然都不是企业创造的新价值。

只有当企业产品的价值大于这两部分之和,剩余的部分才是创造的新价值。

当企业产品销售后,提取的折旧就来自于产品中“相当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既然企业产品中“相当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根本就不是创造的新价值,折旧又怎么可能是创造的新价值?!

所以,“折旧是新增价值”就是荒谬绝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15 08:42:18
本主题对于石会计来说,就是点中了他的死穴。
因为他如果说产品价值中“相当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新创造价值,从而证明从这里提取的折旧也是新创造的价值,那么同样的逻辑他也必须承认产品价值中“相当于消耗的中间投入的价值”也是新创造的价值,从而用来补偿中间投入的那部分收入也就是新创造的价值,从而他的“新增价值=产品价值-中间投入”就不成立了。

所以,石会计就绝对不敢来回复本主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5 10:46:4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9 15:35:36
投入产出表中平衡关系简介
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总产值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总产出=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
最初投入=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我们假设以上全部是现金流入流出,开始生产前现金为0。假设销售的产品非常畅销全额的预收款流入。
我们分析一下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第一步:收到预收款,此时有相当于总产值的现金流入。
第二步:购买中间投入,此时有相当于中间投入的现金流出。
第一步、第二步完成后,有相当于总产值-中间投入的现金存在于企业。这部分现金就是企业生产产生的增加值。
这部分增加值如何分配呢?
初次分配是这样的:
第三步:支付劳动者报酬,此时相当于有劳动者报酬的现金流出。
第四步:支付生产税净额,此时相当于有生产税净额的现金流出。
第三步、第四步完成后,有相当于总产值-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的现金存在于企业。这部分现金就是企业生产获得的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总产值-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假设企业不分配利润(营业盈余),这部分净现金流量就留在企业。
企业生产期间新增了这些现金。
外购的中间投入不是企业生产产生的新增加的价值,对于本企业来说它是旧价值。企业生产产生的新增加的价值为总产值-中间投入。
有资料将最初投入称为新创造的价值,有资料说增加值为新增价值,有资料说附加值是增加值。
可以认为:新创造的价值、新增价值、增加值、附加值等等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总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差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9 15:38:31
wzwswswz 发表于 2018-1-15 08:42
本主题对于石会计来说,就是点中了他的死穴。
因为他如果说产品价值中“相当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 ...
给你普及一下投入产出表知识吧,无知的人总是说错话而不自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9 16:27:5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1-19 15:38
给你普及一下投入产出表知识吧,无知的人总是说错话而不自知。
投入产出表中有说产品价值中“相当于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生产产品中创造的新价值吗?在哪里?

发明.jpg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141583-4-1.html
如果你的“新创造的价值、新增价值”就是增加值的意思,就是“附加于中间投入之上的价值”的意思,那你怎么说你是“新增价值概念的发明者”呢?你把别人发明的东西说成你的发明,你是不是太不要脸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