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 绿色经济将成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近日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相关:据专家测算,即使选择最不利的1.5倍毛利率比,水电价格只需上调为火电的80%,相同电量所获毛利仍将达到火电的1.2倍。
[点评]:绿色经济已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趋势。同时,我国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任务相当紧迫。但我国一些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比如,电价。长期以来因为煤价成本高煤电企业经常亏损,因而煤电上网价高于水电,这与节能减排的战略相背离。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发电厂也多从亏损变成了盈利,煤电上网价却未有一直保持高煤价时的价格,煤电联动机制再一次名存实亡。而富有清洁能源之称的水电近两年却因为初期建设成本很高,加上后续移民、环保、资源价值和上网价低的问题,水电并没有占有多大优势,一度高涨的投资热迅速降温。随着经济危机后,低碳经济的战略成为全球暗战未来的制高点,我国已没有多大退路,必须加大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是国内资源和国际气候谈判的双重压力的结果。也许最近传闻新一轮电价调整为结构性调整,水电上网价将获大幅度提高,就是其中一个信号。水火电盈利能力将发生根本性的扭转。
- 各地银监局对存量贷款风险进行压力测试
据悉,各地银监局和商业银行正在对现有存量贷款在未来三年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压力测试。这项测试是应银监会的要求进行的全行业压力测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测试对象是至今年10月末的商业银行存量贷款。银监会希望通过压力测试对商业银行未来3年在产业政策调整期内的信贷损失和减值拨备等做出预测。测试将持续到2010年。
相关:所谓压力测试,是国际上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预警和管理的一种工具。商业银行风控部门的人员将信贷等数据导入事先设定好的情境模型中,得出商业银行承受相关风险的能力的结果。压力测试针对的是一些过热行业和高风险领域的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银监会将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指导银行业调整经营战略、及时补充资本和加强风险管理。
[点评]:国家发改委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而信贷调整往往会滞后于产业政策的调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在产业政策调整时期,尤其是在清退产能过剩行业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可能会被关停,而不少与此相关的银行贷款就可能因此收不回来。银行业监管者对可能的坏账风险始终高度警惕。金融危机以来,银监会已多次对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行业进行风险提示,要求商业银行有序退出。但由于产业转型规模庞大,银行业存量贷款中依然有不少风险隐患。有很多落后产能在今年“保增长”的政策下重新抬头,其中沉淀着大量银行贷款。一些中小银行在上半年的信贷增长中,由于抓不到好的项目,也会为配合地方做一些落后产能的项目而放宽信贷标准。而一些在前几年势头和盈利水平都不错的新兴行业,虽然当时没有产能过剩,但今年已经明显出现过剩苗头。银行贷款前两年已经介入这些长期项目,如果后两年技术改造跟不上,信贷无法及时回收,同样存在风险。虽然相关信贷政策的调整要待发改委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明年初的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出来之后再进行,但存在此类隐患的银行应提早制定相应对策,以免由于政策调整造成损失。
- 地方负债引中央重视
一份包括2010财年赤字、中央国债、地方债等内容的"全面方案",已经由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据悉,2010年,地方政府将继续获得发债的权力,而中央财政也将延续"高赤字预算"的路线,甚至有可能超过2009年9500亿元的纪录,在"万亿元大关"左右徘徊。
相关:据有关机构测算,2009年年末的地方负债总额将至少达到7.4万亿元,而在2010年年末,地方政府负债总额很可能将达到11.2万亿元。2010年末这一负债总额,已经达到了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04%的水平(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7亿元)。
[点评]:财政部不久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财政累计支出45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24.1%。其中主要由"4万亿"推动的重点项目建设支出,约占增加额的7成,大概在31500亿元左右,若要延续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维持"扩张"几成必然。但对中央财政高举"赤字"的问题,不必过于担心,而对地方财政无度"负债"的问题,则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据有关方面测算,地方负债已经超过了4万亿,而2010年将超过10万亿。目前地方政府主要的筹资渠道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由银行、信托以及地方投融资平台三方参与的"银政信"产品以及规模巨大的银行信贷。这将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风险。银行需加强风险管理。
- 10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8%,比上月降幅缩小1.2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总值197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7%;
出口1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
进口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6.4%;月度出口值连续第4个月超千亿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个7.6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710亿元,同比增长33.1%。
1-10月,
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440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8.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4%,增幅比1-9月提高1.0个百分点;
房屋新开工面积8.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增速自年初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75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9%。
其中出口9573.6亿美元,下降20.5%;进口7981.3亿美元,下降19%。
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92.3亿美元,减少27.2%。
金融数据:
2009年10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9.42%,增幅比上年末高11.60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75万亿元,同比增长32.03%,比上月末高2.53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M0)余额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9%;1-10月净投放现金1511亿元,同比多投放314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29万亿元,同比增长34.19%,增幅比上年末高15.4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8.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05%,增幅比上年末高8.3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32个百分点。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92万亿元,同比多增5.26万亿元。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530亿元。居民户贷款增加1576亿元。
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2.04万亿元,同比多增5.14万亿元。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897亿元。居民户存款减少2507亿元。
[点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中国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升幅较9月份提升0.6个百分点,升势有所加快,并创下18个月来的新高。显示出在一系列“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当前中国经济已基本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而10月份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商务活动状况指数为62.1%,环比回升3.2个百分点,继续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也是继2008年4月之后的最高值。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伴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继续保持了活跃的态势。由此判断,中国经济未来将走向平稳较快发展新轨道。经济回暖,首先需要关注的便是通缩过后即将面临的通胀问题。今年以来的天量信贷决定了管理层的政策落脚点始终要围绕通胀展开。不过,从目前看,短期内中国应该没有可见的通胀风险。由于去年四季度物价处于低谷,因此今年四季度CPI同比将可能小幅负增长,甚至冲正。但是今年前三季度CPI负增长比较多,预计全年的CPI还将是负增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