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6177 14
2005-12-22

通过最近的文献阅读,已经嗅到了行为经济学目前的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准贝叶斯法则(Quasi-Bayesian Law)的推广和建模工作。行为经济学向主流的回归,这一块是关键。Robin等人现已对一些特殊情况做出了很出色的模型,但是,作为有成为新范式可能的准贝叶斯律,还需进一步一般化。

如果大家认为还有什么是目前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欢迎回帖发表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22 14:02:00
楼主可否谈谈对贝叶斯法则的理解,以及准贝叶斯法则与贝叶斯法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10:40:00

把我的看法贴出来,请批评指正.

Bayesian法则的与经典统计理论的一个显著不同是在对参数的估计判断中使用了先验概率的信息.通过先验概率提高参数估计的效果.经典统计理论认为在一个分布函数中参数与随机变量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参数的本质是确定性的常量,而贝叶斯学派的学者把参数也作为一种随机变量看待,例如一个消费函数Y(消费)=AX(收入)+B+随机误差,用样本估计出A的值称为消费倾向,而此A代表的是平均的消费倾向,现实世界中不同个体的消费倾向各不相同,那么AX+B不同与Y的部分是随机误差项的扰动还是A本身的随机性质造成的呢?在概率与统计理论的框架之内是不能判定的也无法证明的,这也是贝学派与经典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

在把参数作为随机变量的基础上,贝学派参数估计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测度论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把后验概率作为已知参数分布函数的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通过一系列转换,转换为参数的条件概率密度与样本的经验分布之间的乘积.

P(X)=P(&|X)f(x)转化为P(X)=P(X|&)*h(&),然后h(&)=P(X)/P(X|&)得出参数的估计.(字符不全,不准确)

经典统计理论的表示方法则是:f(x ; &),就是对参数基本性质的认识不同.

准Bayesian法则俺不懂,请大家讨论.

[em04][em04][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10:51:00
三楼说的是贝叶斯分析最最基本内容,基本无讨论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11:20:00
我说的是讨论准bayesian法则,希望能给出介绍或贴出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12:17: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