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一家公司的营销管理变革导入启动会,老板在会上发言说,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原材料的不断上涨,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号召员工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度的国际视野,高度的企业转型思想准备,尤其是中高层干部更应该带头做好变革的准备等等。当时,我在想:员工能有这些高度吗?老板也未必有这样的高度,高度不是你说叫他具备他就能够具备的。
我过去曾说过,99%的人谈营销都是站在营销层面上谈营销,99%的人谈管理都是站在管理层面上谈管理,这是高度问题。因为这些人都是营销人或者是操作层面上的管理者。
高度决定你的视野,高度决定你的观点。你不是老板,你站不到老板的高度;你如果是老板,你就会站在企业全盘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你会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来谈营销、谈管理。当然,站在老板的位置上也未必就有老板的高度。
高度是一个人的思维高度,不是其他高度。每个层次上的人思维高度是不一样的。
业务员的高度通常是每月的销量高度,他到不了经理高度。销量高度就是每月能不能够达成经理下达的任务,在那些门店达成,在那些客户中达成;或者,增加那些门店,增加那些客户,单点如何增量。这基本成了业务员每天思考和努力去完成的工作。
销售经理思考的高度会比业务员增加多一些,他会思考增加那些人手,抢夺那些市场,申请多点资源投放到市场中去,激励业务员、激励渠道客户,或者,考虑如何把任务压到业务员身上,压到客户身上,抓住那些大客户等等。
营销总经理思考的高度又不一样,他们的思维高度会更高,譬如会思考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的安排,市场的布局,渠道的细分,产品线的梳理,资源的配置,明年费用预算的争取,公司产销平衡,以及和其他部门如何协调等等。这都是站在营销层面高度上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