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62 0
2009-11-19
 经过漫长的协商,两岸金融监理合作瞭解备忘录(MOU)日前完成签署,象征两岸金融交流正式迈向正常化。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业者殷殷期盼两岸金融市场开放,涉及市场进入条件等实质问题,在这次MOU中并未触及,必须在下一阶段“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中协商。在后金融海啸时代,两岸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将为台湾金融业者带来庞大的商机,当然也不排除若干风险,金融监理机关应提早做好万全的准备。

  中国时报社论指出,今年以来有关两岸金融MOU的利多讯息,早已让台股大涨好几波。四月底在南京举行第三次江陈会,曾预告两个月后可能签署金融MOU,经过半年多的协商,这回才真正达成共识。由于金融监理涉及许多专业,这次签署首次由双方金融监理机关署名,不透过海基、海协等白手套,台坚持在“名称”上必须符合对等与尊严的原则。金管会主委陈冲周一向“立法院”报告之后,双方即在下午六时迅速换文,分别以“台湾/大陆金融管理机构代表”名义完成签署,算是不负民众的期望。

  许多投资人对两岸金融MOU怀有高度的期待,其实金融MOU主要是针对两岸金融监理机关进行监理信息交换、信息保密、金融检查、持续联系与危机处置等权利与义务进行书面约定,双方建立金融监理的信息交换平台。两岸签署金融MOU之后,才能进一步谈两岸金融市场互相开放与进场条件的问题。

  两岸金融MOU的签署,为岛内金融业者开启了大陆市场的大门。对台湾金融业者而言,这一天的到来比预期晚了好多年,不过,即使晚了,这一步还是必须踏出去。中华征信所估计,未来两岸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对台湾的金融业是长期利多,金融业登陆后,营业额至少可以成长五倍。

  多年来台湾金控业者早已各出奇招争相卡位。在十四家金控业者中,富邦金透过香港富邦银行参股厦门银行,成功抢得头香。两岸金融MOU签署之后,赴大陆设办事处的七家国银可以申请升格为分行。银行业者希望能够立即承作人民币业务,不必再等三年。在保险业方面,业者希望争取优于“五三二”条款的限制,即放宽“总资产逾五十亿美元、母国历史逾三十年、办事处满二年”的规定。在证券业方面,业者希望争取全资全照,同时可以经营A股业务。因此,政府在ECFA的谈判中,必须为台湾金融业者争取最大的利益。

  两岸虽然都是WTO的成员,但对于金融服务承诺的开放范围和条件大不相同。以银行业为例,排名前五百大的外银可直接来台申请设立分行并承作新台币业务,台资银行在大陆分行则要再等三年才能承作人民币业务,这样的限制其实对台湾金融业者并不公平。因此,下一阶段ECFA的谈判,金管会如何为金融业者争取最有利的条件,才是关键。

  两岸金融MOU签署后,基本上对大型金控较有利,市场人士非常清楚,只有资金雄厚且绩优的金控业者有能力到大陆开疆辟土;影响所及,将拉大台湾金融机构优劣的差距,其他属于末段班的小银行,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小银行如果不思突破,只有沦落被淘汰的命运。

  两岸金融市场相互开放是挡不住的潮流,岛内金融业者争相抢攻大陆市场,大陆金融业者也将跨海来台设立据点,目前已有多家陆银来台探路,有意与台湾大型金控策略联盟。从好处看,两岸金融机构策略联盟,可以互利双赢。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大陆的银行规模比台湾的银行大得多,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吃下台湾数家小银行。如果金管会对陆银的管理打算比照外银,那么金融界对于陆银吃下台湾的银行,也要有心理准备。

  经历这次金融大海啸,各国金融监理机关充分体验金融风险扩散效应,美国华尔街的风暴很快扩散到欧洲,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多家大型银行被政府接管,连北欧的冰岛政府也濒临破产。两岸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后,带来的除了大商机,还有更大的风险,希望两岸签署MOU之后,金管会对于未来的风险管理,也准备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