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个创业的年代。大批原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工作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精神的感召,纷纷下海创业,赵民是其中的一个。
当时,他和两个同事在外经贸部的集体宿舍里侃出了自己创业
公司的英文名:SINOTRUST.三个男人选择在光棍节那一天(1992年11月11日)成立了华信公司——现在的名字分别叫
新华信和
正略钧策。当然,这纯属巧合。他们进入的是中国的空白行业——咨询业。
17年过去了,这个先驱没有成为先烈,而是成为了中国咨询业的领头羊,成为中国咨询业的行业领袖公司,并即将迎来自己的成人礼。
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说:“在中国,
民营企业能活到10年以上的7%都不到,在7%里能成为一个优秀公司的2%不到。”
在成人礼前夜,赵民总结并思考着,自己进入2%的关键是什么,未来怎样接近1%,最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咨询业,与卓越的世界级大
咨询公司同台竞技。
合伙人制度的中国特色
咨询公司有些特殊,赵民经常在各种场合把创办咨询公司比作下围棋:入门容易,入段(位)难。“决定中国咨询公司寿命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合伙人制度设计的中国特色;二是跟对大势,看准
需求,傍对‘大款’。”
合伙人制度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实践过程,“公司内全部是
知识型员工,既要考虑如何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还要给每个人留出空间;不仅要给予
经济利益上的保障,还要让大家在感情上形成认同;不仅要有长期
激励机制,还要注意短期
激励。只有这样,才能留住那些高级人才。对咨询公司而言,这些人从来都是稀缺的。”
与律师、
会计等行业一样,咨询业公司的
能力很大程度上主要存在于某几个优秀专家身上。如何吸引这些高端人才?在赵民看来,合伙人制度的中国特色很重要。“中国有一句老话,三个和尚没水喝。合伙人也是如此,只有做到真正的利益
分配公平公开,才能维持公司的健康发展。刚创业的时候,我们三个创始人的
股份是一样的,这就是中国特色。为了引进高级人才,我们一次次稀释
股权,但每一次每一个人的股份又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中国特色。
但即便这样,赵民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一些顾问在
服务时被
客户看中,许以更高的
薪酬或
职位,或即将
上市的诱惑。此时的赵民更多用“事业、
价值观”来劝导这些顾问。“对有理想的35岁以上的知识分子来说,这很有说服力。例如,我们许多顾问被
房地产企业挖,我会告诉他们,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日本、韩国,房地产企业的老总都不会成为民族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留不下英名。但汽车大公司的
老板在许多国家都是民族英雄,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在很多国家都是
意见领袖和著名
管理学者,所以,即使你现在去了
房地产公司,今后还会要回来的。”
用这种方式,赵民留住了许多优秀的
员工。“
服务业正常的流失率是20%~30%,但我们现在的
员工流失率比国际咨询公司低很多。”
用这种方法,赵民请回来许多优秀的老员工。“我们现在的合伙人和中层骨干中,有很多人是
MBA一毕业就来我们
公司,干了一段时间然后跳到客户那里工作几年,然后再回来做咨询。这样的老员工,对咨询和我们公司有不一样的感情。我就权当我们的客户,替我
培训人才,就跟
中海油老总傅成玉当初到
跨国公司工作一样。”
企业家的新问题单
除了制度的设计外,对形势的判断对咨询公司也非常重要。2005年,为了树立高端的专业化
品牌形象,
新华信管理咨询改名为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取“正确的
战略,重大的
决策”之意,赵民出任
董事长兼
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