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崩溃后沿用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6年IMF通过了《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2)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不仅有美元和黄金,还有欧元、英镑、日元、特别提款权等;(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各国可以选择单独浮动、联合浮动、盯住浮动制、管理浮动制等各具特色的浮动汇率制度;(4)货币调节机制多样化,包括汇率调节、利率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和贷款调节。
  牙买加体系实行国际储备多元化,摆脱了对单一货币的依赖,货币供应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并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各国采用浮动汇率制,在灵敏反应各国经济动态的基础上进行相对经济的调节。各种货币调节机制相互补充,避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调节失灵的尴尬。
  但是,牙买加体系的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凸现。首先,国际储备多元化,致使国际货币格局不稳定,管理调节复杂性强、难度高。其次,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体系的动荡和混乱,套汇、套利等短线投机活动泛滥,先后引发多次金融危机。而且,汇率变化难以预测也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再次,货币调节机制多样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在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几次干预失败就是例证。最近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更加暴露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11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