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1988 发表于 2009-11-21 12:23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具体说来,就是走了一条主要靠发展一般加工业,靠增加加工业企业数量的扩大外延的经济发展道路。这种工业化初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断增加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难以长期坚持;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同时导致我国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要注意扩大内涵生产。就是要改变热衷于“铺新摊子”的做法,致力于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挖掘企业的潜力:要改变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做法,致力于通过扩大企业的科技投入来实现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以质取胜;要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但在国家方针政策之下,国内经济发展模式正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由外需拉动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我想你们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么的一个意思吧!而国内的水平是不是真正的达到这种集约化的水平,你得上网去查查资料看!
。。。。。。参考网上资料
中国过去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应该走向低碳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避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陷阱。
“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容易落入陷阱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它被主导成熟产业、低工资的穷国竞争者和主导技术迅速变化产业、追求创新的富国挤压在中间,这实际说的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持续的高增长如果不能带来产业竞争力(主要是制造业的竞争力),那么发展陷阱必然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