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解放日报》登出第一则英文招聘启事,应聘者踏破门槛,他们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白领。
那时候的白领着实惹人艳羡——收入奇高、接触上流人物,工作压力也远没有今日之重。而现在,懂一门外语不敢自称白领,你必须时刻充电,以免被社会淘汰;你必须承受每天工作10小时,才能往金字塔顶艰难地迈出一小步;即使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如今也许只值2000块一个月。
所以,你不得不承认,白领一词早已经光环褪去,金融风暴下的白领生存写真,更贴切地描述了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镜头一:开着轿车摆地摊
许多白领开始加入地摊族,有白领坦言,摆地摊能给自己的爱车挣个油钱,还能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比一下班就在网上泡着或者和朋友出去喝酒唱歌有意思多了。
镜头二:过百元周生活
面对金融危机,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白领近日发起了“百元周”、“十元菜”生活,号召人们节衣缩食,共度时艰。
镜头三:宅在网上淘宝
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白领开始选择离开商场专柜昂贵的衣服,转而去淘宝等网站购物,这使得宅经济受益产业成为金融危机的避风港。
镜头四:网上种菜找乐
买房子、争车位、种菜……时下不少在现实生活中荷包缩水的上海白领,时兴在网络世界虚拟“发财”。此间心理学家认为,此举或不失为一贴“心灵过冬”的良方。
镜头五:虚拟理财
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不景气,“白领”备感压力,一些网络社区给他们提供虚拟世界里唾手可得的名车、豪宅,以及能赚钱的“好工作”,一些白领乐此不疲。
镜头六:回归厨房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节省开支就成了一件大事。人们甚至可以通过下厨省点儿钱。时下,中国内地不少白领人士重新回归厨房,将“烹小鲜”视作享受和乐趣。
镜头七:生金融危机宝宝
“金融危机宝宝”是指在经济形势严峻、一些企业开始裁员的情况下,部分职场女白领担心遭遇裁员命运,索性怀孕避风头。而在此关键时刻怀上的孩子就被网友们戏称为“金融危机宝宝”。
镜头八:MBA热再起
全球经济过冬,国内报考MBA的人数却直线上涨30%之多。上海交通大学负责MBA招生的刘彦老师透露,仅从上海交大MBA“提前批”的报考热度来看,很有可能和2002年相当。据了解,各大商学院纷纷调高MBA课程的学费,平均涨幅达到8000~10000元。
镜头九:五花八门减压方式
金融危机令许多白领感觉到巨大的精神压力,许多人担忧经济和工作前景,出现了焦躁情绪。为了排解压力,都市白领们采取跳钢管舞、枕头大战等各种方式来为自己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