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1-26 13:53 
在77楼,通过论证充分说明了,不论是第1种状态,还是第2种,或者是由第1种状态变化到的第2种,在市场中,在“需求”/生产能力这一真正价值的作用下,其结果只有达到了其交换与生产人数之比与其价值成正比之后才会处在均衡状态。
王兄的77楼,在前面我做了少许总结。其实,这些总结是很不过瘾的。
我希望王兄对77楼的例子进行整理,提高,若能补充进去利润下的价值驱动过程将是十分了得了。
这个例子可以做成价值分析的经典例子。
这个例子从人们原始未分工生产状态,到均衡状态,整个过程描述了全部经济发展过程,完成可以做为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而且人们可以从这个例子中分析中很多的理论来源和尚未研究到的理论。
我说这个例子和王兄得到的部分结论,它的价值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是有根据的。它对未来理论研究及解释现在我国的经济现象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王兄的这个例子中,具体分析时,个人也可以企业来取代,用来分析企业间的生产和分工及价值情况。
作为我称之为价值连城的理由的说明,我先举一个分析研究的情况。
根据王兄的结论,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体现竞争的。没有竞争就不存在价值。(王兄的价值概念要有比值的含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国企是没有竞争的,所以,那时的国家经济状态就不存在价值概念。
也就是说,那时我国经济是没有价值规律的。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政府要转变经济运行模式要按价值规律办事的来源。
一个不讲究价值规律的国家能搞好经济吗?
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改革开放前的国企是没有价值的。(其实也很好理解:社会没有价值规律)
那么,现在的国企有价值吗?国企只是改制就可以达到为社会价值做贡献的目的?
回答这些问题,都在王兄的77楼里能得到答案。
在王兄77楼里的例子里,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很有价值的经济理论。
希望王兄把77楼的例子完善成为一个经典。
王兄可否考虑单独开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