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战略的定义有很多个,各自描述的角度略有不同,当我们在思考:到底战略是什么的时候,不妨反过来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认识战略?有三个关于战略的误区可以分析一下:
  
误区一、战略可以消除企业风险
  答案是否定的,战略的制定并不是企图消除企业风险。
  假设你只有一艘小船,只好在小河里捞小鱼小虾,因为,小船到大海中根本无法承受风浪。假设你有一艘大轮船,就可以到大海中捞大鱼,因为你不怕大的风浪。如果说小河或大海相当于企业的
经营环境,风浪相当于
经营风险,那么,船就相当于企业,船的大小就相当于企业抵御风险的
能力。那么,不管你的船是大还是小,风浪总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不管企业有没有战略,
战略规划得好不好,风浪总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为你的战略规划而消失。
  那战略规划还有什么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当明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你和你的企业已做好了准备。”
  巴威克定律告诉我们:更大的风险=更大可能的成果。这就是说,
企业经营过程中,一份风险一份
利润,没有风险就可能没有利润。如果一点风险都没有,随便谁都可以做,利润也就很少了。正是因为你有大轮船,不怕大的风浪,所以就可以到大海中抓大鱼,大的利润就属于你。
  所以,成功的战略规划,并不能消除风险,而是提高企业承担和抵御更大风险的能力。
  
误区二、战略是能够量化,具有操作性
  答案也是否定的,战略是分析和判断,战略本身不能量化,但目标和
计划必须量化,战略本身没有操作性,但
战略管理的方法具有操作性。
  许继集团曾经提出,要做中国电力装备业的最优、最强、最大。这是许继集团的
战略定位,它界定了区域,是中国;界定了行业,是电力行业,并且是电力行业的装备业;它界定了方向,是最优、最强、最大。但它不能量化,后面会有一系列的目标来界定:什么是最优、最强、最大,还有一系列的计划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最优、最强、最大。
  它也没有操作性,但战略规划时,会定出实现战略的一系列策略和途径,就是战略有了实现的方式。战略定出来,还
需要落实,需要通过战略质询会、计划
预算质询会、战略
平衡积分卡等一系列
管理手段,将
公司的战略变成
业务单元的策略,变成具体的行动计划,变成一系列的
财务数据,变成一系列的考核
指标,这样就有了可操作性。而这些具有操作性的东西,是一系列的
管理方法,是落实战略的手段,而不是
战略本身,和具体定的什么战略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