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5002 29
2005-12-26

本题由网友zwyxq提供,已经奖励200元。

学校通过要求论文数量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科研量进行约束,而这一普遍性的安排却引发了新的问题:严肃的期刊明显供不应求(而且更多为成名专家提供服务),同时大量期刊明显转向了追逐经济效益,乘机大发横财(很多时候明显降低论文质量要求),而学生呢,则疲于奔命,为想方设法发足论文有时不得不无奈地减少科研投入(发低劣论文)。

这好象也是一个悖论,而且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想借宝地讨论一下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制度安排究竟应当如何设计和完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27 12:32:00

显然是一个极坏的制度。但是,在中国博士生导师普遍存在水平差和信誉低的前提下,这种坏的制度又是必然。

这就象囚待困境一样,难以解脱。除非让绝大多数博士生导师下岗,减少博士生数量,才有可能解决。试图通过制度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13:02:00
是啊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坏的制度安排 毫无疑问在期刊利益的推动下会放宽文章的要求 而这样也会大兴 作弊之风 造成人力资源和物力很大的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21:25:00
希望网友能够借用某一经济学理论予以严谨的解释。比如,既然这是一个坏制度,那么它为什么存在了这么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22:24:00

博士生是否合格是需要一个严格的评价制度。就一般而论,合格的博士生主要体现在其研究能力上,但这种研究水平和能力本身的衡量是困难的。通常情况下,导师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权威,本来应该是评价一个博士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最重要人物。而其他人的评价既使是可能的,其评价的结果也经常会出现偏差。

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评价博士生的水平取决于导师时,对导师的水平和信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实却是很多导师的水平和信誉都很差,学校和社会难以确定得到导师认可的博士生是否真正合格。为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需要一种评价机制。这样发表文章的制度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不过,这种制度本身又导致了部分刊物整体水平的下降和信誉的降低。从社会来说,又是一种极坏的制度。

只有减少了博士生的数量,没有水平和信誉低的导师被淘汰掉,那些滥刊物就不得不消失,社会对好刊物的需求也会增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导师的评价制度,还是发表文章的评价制度,都才能发挥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7 22:28:00

要求研究生发表文章,必然导致市场上对刊物的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进而导致“价格”上涨,进入恶性循环。

如果国家准备取缔一些滥刊物时,它们会组成利益集团坚决反对,“集体行动的逻辑”会维持现行的状态存在下去。

所以好的初衷不一定会导致好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