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782 1
2009-11-23
作者:龙之珠(lzzscsj)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信用代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必须以商品抵押的方式进入市场。如果货币的信用、媒介、商品抵押进入的方式出现问题,会产生因货币自身问题所引起的贬值或增值,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阻碍市场经济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信用代表,在市场经济中起商品交换的媒介作用。根据媒介作用的需要,货币进入市场以商品抵押形式进入,退出时以商品抵押退还的方式退出。在货币的实际发行过程中,货币发行部门直接发行货币,用货币进行采购,市场救援等活动。由于没有商品抵押,使得货币量独自增加。实质上是利用货币信用进行的一种信用盗窃行为,与假币有异曲同工之效。根据价值规律,商品量不变,货币(需求表现)增长,商品价格上涨。原持有货币由于商品量不变,价格上涨,同等货币只能购买相对减少的商品,引起社会需求下降。社会财富被货币信用盗窃,造成的市场经济运行减缓的价格通涨现象,引起经济倒退。货币如不能及时为经济运行和发展配套,如金本位制,即以黄金为货币总量依据,而不能予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货币增量配套。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商品量、商品品质的提高,商品价值总量必然增长。根据价值规律,货币(需求表现)一定,商品量增长,商品价格下降。同等货币能相对购买更多的商品,引发货币升值。由于货币升值,企业购买原材料组织生产时的成本,由于货币升值而相对上升,销售的商品利润空间被压制,使企业利润因商品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受而减少。投入较大,产出较小,违背了市场经济向最大商品利益运动的基本规律。引发由货币媒介不足而造成物价普遍下行,使商品生产、制造难有利润空间,出现市场发展动力不足的价格通缩现象。
    在中国,1996年,为了遏制房地产过度扩张,物价上涨,国家采用了抽走房地产资金的方式。由于房地产在缺乏资金的条件下,必须完成项目才有效益,形成了中国房地产在被抽走资金条件下的“白条”经济。由于房地产及相关配套行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例较大,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三角债。根据价值规律,商品量增加,货币(需求表现)不变,价格下跌,引发全国物价通缩、货币升值。其货币短缺之严重,以至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人民币短缺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了美元。致使亚洲各国货币贬值或采取贬值政策抗击各国以低价倾销以获取美元的市场反应时,人民币对美元仍保持微弱的升值。
    货币由于自身的信用、媒介功能不足,而产生由货币贬值、升值问题,都会对市场经济起到阻滞运行的作用。货币的多与少,贬值与升值可以与人体的血压升降进行较为近似的类比。人体血压正常值在80—120毫米/汞柱之间,不论是低压还是高压,只要偏离正常范围,随着程度的加深,都会对人体产生越来越大的不良影响。正如血压常态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条件之一一样,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货币值的正常状态也是基本前提之一,通涨与通缩都是市场需要避免和需要纠正的。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23 21:13:35
不发表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