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791 10
2009-11-23
最后发表的公开信,共有11位安徽高校的教授签名。签名者来自安徽师大、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
这几位签名的学者,我们过去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我也没有和这些老师在一起讨论过这个话题。有签名的教授表示。
另一位教授则表示,自己之所以签名,是因为信里提出的问题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们正想表达,这个就是一拍即合
此外,还有另一层背景——备受各方瞩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之中,因而被普遍认为是决定中国下一步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这么一个关头,给新上任的教育部长写一封公开信,我想是比较好的时机。沈正赋说。
孔子在今天能评上教授吗?
公开信刊发后,赞赏者有之,质疑者有之。
很多网民表示,公开信仅仅提出一个人所共知的问题,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看着不过瘾
对此,主事者认为,公开信是想抛砖引玉,发动全民一起来思考,而非提出现成的解决方案。
仅仅靠我们这11个人,要提出这么大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绝对不可能的!一位签名教授表示,我们仅仅是起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引爆大家对与这个问题的关注。
但签名者们对于钱学森之问,也并非全无自己的看法。多位签名教授将答问的核心指向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系统的人才选拔制度、考试制度、高校评估制度都需要反思。沈正赋认为。
比如说,高校的学生都是缴纳了学费的,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学校的顾客,参与联名的安徽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康建中说,但现在他们没有作为顾客的消费权利——不能挑选老师,也不能完全按照兴趣来打造自己的专业基础。
几位签名的教授将此问题归结为高校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他们认为,依照现行体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不仅管高校的人、财、物,还包揽高校的许多具体业务工作,比如重点学科评审、博士点硕士点设置、教学评估等。
教育部成了全国最大的教务处,有关职称评定的规定非常死板,有参与签名的教授说,“假如孔子活到今天是不能评教授的,因为他光讲学而没有发表论文。
沈正赋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的教学评估变成了形式主义、造假,给高校造成负担。
为了应对教育部的评估,一些高校会动员相关院系的教授上报假的评估材料。一位签名教授举例说,在评估组来之前的半个月到一个月,是最紧张的时候,很多老师都被要求参与做材料。有的学校每年花在应对评估上的费用可以达到上千万。
权力本位的体制设计,造就了高校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化倾向。
校长管钱,教代会很少开会,学术委都是官员。一位签名教授援引当前高校中流传的一段顺口溜说,目前的高校院系中,普遍存在领导过多,行政机构过于庞大、管理人员过于臃肿的状况。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技干部一操场便是形象写照。
到底是专家治校还是官员治校?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当下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沈正赋表示。
改革亟待进行,否则,在学术造假盛行、评价机制僵化教条、重研轻教、急功近利的环境和氛围下,怎么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怎么可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乃至杰出人才来?签名者之一、安徽大学社会学系社会思想史教研室主任徐华副教授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23 20:51:24
同意楼上说法,长此以往,危害无穷。最近教育部已经要有动作,从人事调动看上边已经察觉这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3 20:52:13
这个问题值得探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3 20:53:14
同意楼上说法,长此以往,危害无穷。最近教育部已经要有动作,从人事调动看上边已经察觉这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3 20:54:40
不管什么治校,都得引进十足的监督机制和必要的惩戒机制。让那些所谓的“教授”治校就能保证没有腐败和舞弊行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3 20:54:59
可以好好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