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价格理论是以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为依据确定均衡价格的理论。由于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并不存在,所以均衡价格理论自然失效。
在价格理论中,斜向下的需求曲线是毋庸置疑无需证明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因此,只要是售出性供给,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不是售出性供给,只是幻想性供给。所以,售出性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在一定时期,生产量是一定的,能够向市场提供出售的提供量也是一定的。但提供量销售多少是可以变化的,这个变化可以看成是售出性供给曲线。假设一定时期,售出量一定,表现为垂直线,可命名为供给量线(不是供给曲线)。假设需求曲线一定,那么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可能会有交点,这个交点处的价格可以视为是成交价格。需求曲线变动、供给量线变动时成交价格随之变动。
成交价格的变化有以下情况: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m/m>0
2.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Q/Q>0
5.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m/m-dQ/Q>0
6.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m/m-dQ/Q<0
7. 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下跌。
8. 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下跌。
基本原理如下:
m=PQ
dm/m=dP/P+dQ/Q
需求曲线的数学意义是价格需求弹性小于0。特别地,当价格需求弹性为定值时,可推出需求曲线方程(幂函数方程):Q=CP(u),u是幂。
需求曲线可以视为很多段价格需求弹性为定值的曲线的连接或一段价格需求弹性为定值的曲线段。
需求曲线是有端点的,不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m金额或需求,P价格,Q数量,C常数,u价格需求弹性。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明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为什么不存在。供给曲线中供给的意义是提供出售,是生产、提供出售、售出三环节的中间环节。在生产后和售出前。
假设一定时期是一天,显然这一天的生产量是一定的,能够提供出售的量是一定的,但如何售出不一定,可以市场出清也可以市场不出清。根据供给曲线中供给是提供出售的意义,供给曲线只能是垂直的,不能是斜向上的。因为只是在提供销售阶段,尚未进入如何销售阶段。
真正的供给意义笔者不是理解为提供出售而是理解为售出(提供交货)。所以笔者认为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供给曲线(售出曲线)必须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为什么仅仅是一部分?因为受供给量的限制,不可能全部供给;受价格的限制,某价格之下可能不供给。
供给方应该如何供给?
根据价格需求弹性,供给方有两种供给策略可供选择:如果商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绝对值小于1),应采取“高价掠取(高价少销)”策略;如果商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绝对值大于1),应采取“薄利多销(低价多销)”策略。当然,前提是不能违反法律。价格的高低数量的少多要适当。
根据商品的品质,如果商品品质可以长时期不变(或变好),可以留有适当库存;如果商品品质短时期容易变坏,则尽量市场出清。
根据对现金流的需要,如果对现金流需要强烈,尽量市场出清,如果对现金流需要不强烈,可以留有一部分库存。
至于根据对未来的价格预期,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无论如何供给,都不能违反需求定律,不要幻想价高多销(更不能量少销低价)。要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化,需求曲线可能的变化。
取代均衡价格理论的斜向上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供给量线,取代均衡价格的是成交价格。这基本上符合市场交易的实际。需求方有货币,供给方有商品量,需求方与供给方达成共识,交换就可以实现。
均衡价格理论异论实际是成交价格理论。研究的是如何成交。不同的价格不同的成交量。成交一定是在需求曲线上。每一次成交就是需求曲线上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成交价格、成交数量。这个点是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的交点。


。。。石会计,你真的学过会计吗?虚线分界线上是你对市场供给想法。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