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3-5 19:58:1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4 18:46
人们常说,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先想需求曲线,问价格在何处下降?假如在价格最高处开始下降。这时不会生 ...
笼统地这样说,好像这不符合刘易斯拐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03:2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16:20
产能有限,最大仅有20000。
至于把成本放到需求表中,只是为了计算利润方便而已。
另成本不可能下降到0 ...
根据你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厂商的选择实际上与你的需求曲线毫无关系,因为你已经规定了生产规模最大时平均成本是最低的,所以,实际上决定厂商选择的是规模效应而不是需求曲线。

例如,如果需求表是如下的情况:
价格        数量
110            10000
95              15000
80              20000
那么厂商就绝对不会选择生产20000件了。这说明,你前面所得到的结论实际上是由规模效应决定,而与需求曲线是无关的。

第二,以上的第一点还表明,你为了得到你想要的结论,故意将不同需求量的价格差异设计得小于相应产量的成本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的推演,必然得出成本为0的荒谬结论。所以,你的这种设计根本就是违反逻辑的,属于学术行为不轨、弄虚作假的表现。

第三,需求表中不应当包括生产成本,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不管你处于什么目的,把生产成本放进需求表里,就是缺乏常识的表现。

需求表中不能包括生产成本,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06:48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0:03
根据你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厂商的选择实际上与你的需求曲线毫无关系,因为你已经规定 ...
一个案例就把供给曲线否定了,企业不是去要什么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在那里不变,企业追求的是最大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08:43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0:03
根据你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厂商的选择实际上与你的需求曲线毫无关系,因为你已经规定 ...
不管厂商如何选择,都要在需求曲线上选择,不能在需求曲线之外选择。更不能反需求曲线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10:0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16:23
您一定没有实践经验,编出的数据不靠谱。我的数据无法挑出毛病,您的数据毛病太多。
你的数据中,为什么10000件时的成本是100元,15000件时的成本是90元,20000件时的成本是80元,你给出的解释包括“特别是固定费用较高的企业成本降低很明显”,那么请你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如果给不出合理的公式,那么逻辑推演的结果就必然会出现成本为0的情况,从而证明你的成本数据根本就是你的胡编乱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26:0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0:06
一个案例就把供给曲线否定了,企业不是去要什么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在那里不变,企业追求的是最大利润。
你用一个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毫无关系的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案例来否定均衡价格,不仅完全驴头不对马嘴,而且,这还是一个你为了得出你想要的结论精心设计的不同需求量的价格小于相应的产量成本的案例,完全属于出于目的的需要而弄虚作假的案例,除了证明你的胡说八道根本就证明不了其他任何东西。

不然你为什么不敢面对我所给出的需求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32:4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0:08
不管厂商如何选择,都要在需求曲线上选择,不能在需求曲线之外选择。更不能反需求曲线选择。
有哪个厂商能够画出真实的市场需求曲线,你能吗?如果能,那就请你选择一种商品、选择一个时段画出相应的需求曲线吧。
如果连你都画不出需求曲线,你凭什么要求厂家在他们根本无法画出的需求曲线上选择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33:14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0:10
你的数据中,为什么10000件时的成本是100元,15000件时的成本是90元,20000件时的成本是80元,你给出的解 ...
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一般也是随产量增加逐渐下降的,当产量稳定后一般是不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35:39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0:32
有哪个厂商能够画出真实的市场需求曲线,你能吗?如果能,那就请你选择一种商品、选择一个时段画出相应的 ...
要搞市场调研嘛。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大体是不会差太多,只要没有违反需求曲线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37:2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0:33
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一般也是随产量增加逐渐下降的,当产量稳定后一般是不 ...
你用你的公式计算一下,你的10000件时成本100,15000件时成本90,20000件时成本80的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各是多少。计算不出来,那么你的数据就是胡编乱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48:1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19:53
前些年PPI总是下跌,是不是降到了最低?是不是又一点点回升?至于如何确定,那学问深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 ...
前些年PPI总是下跌,是不是降到了最低?是不是又一点点回升?至于如何确定,那学问深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
先把事实是什么弄明白,事实都弄错了,那是什么理论?根本没有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为什么非要说有?
----------------------------------------------------------------------------------------------------------------------
你的思维模式总是可以从当前探讨的问题直接飞到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大洋彼岸处。
例如咱们在谈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问题时,你的思维就可以直接飞跃到基本上不甚相干的PPI指标处,然后再调头一本正经地说,你事实都弄错了,你为什么要这么这么说呢?
你独家典型的石氏风格。你就装吧。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0:48:3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0:35
要搞市场调研嘛。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大体是不会差太多,只要没有违反需求曲线原理。
你怎么搞市场调研,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参与?如果不是,那么你怎么知道哪些未参加调研的消费者到底愿意购买的价格与数量是多少?
你搞市场调研时是否与被调研对象签订购货合同?如果不签订,你怎么能够保证你在实际向市场提供产品时他们不会改变主意?
如果你连这些都做不到,你怎么能够画出需求曲线?如果连你都画不出需求曲线,你又凭什么要求企业在他们根本无法画出的需求曲线上选择?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1:31:32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0:48
你怎么搞市场调研,让每一个消费者都参与?如果不是,那么你怎么知道哪些未参加调研的消费者到底愿意购买 ...
抽样调查是一种调查方法。您还真以为有现成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供给才显现出来的——变成现实。未供给的部分只是线而已——不是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1:32:2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0:33
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一般也是随产量增加逐渐下降的,当产量稳定后一般是不 ...
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一般也是随产量增加逐渐下降的,当产量稳定后一般是不变的。
-------------------------------------------------------------------------------------------------------
呵呵,石会计,上面是你原话。你跟别人讨论问题时可以装高深,但别往细处讲,不然一讲就错。
你从哪学的《单位变动成本一般也是随产量增加逐渐下降的,当产量稳定后一般是不变的》这句话啊?
你的单位变动成本也称为平均可变成本AVC,你去翻翻教科书,或者你去百度问下度娘一下也行啊,去看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当然,你也可以讲,他们都错了,我是对的。呵呵。。。
我免费给你贴一图包括AVC成本在内的企业成本图供你参考。

附件列表
1.jpg

原图尺寸 198.81 KB

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1:44:13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0:37
你用你的公式计算一下,你的10000件时成本100,15000件时成本90,20000件时成本80的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
假设固定成本是300000。
10000单位成本:70单位变动成本+30单位固定成本=100:
15000单位成本:70单位变动成本+20单位固定成本=90
20000单位成本:65单位变动成本+15单位固定成本 =80
已假设最大产量20000,如果要增加产量,需要投资。
现在您知道您的成本是多么假了吧?最低成本就是80,无法再降了。
这是我早已演算好的,未说出来罢了。记住:我是经济师,天天算账,数据很丰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1:51:2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1:31
抽样调查是一种调查方法。您还真以为有现成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供给才显现出来的——变成现实。未供给 ...
既然你知道没有现成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在供给时才显现出来的,而你却要厂家在根本不是现实的、根本没有显现出来的“需求曲线上选择”,那你不是胡说八道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1:57:09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1:51
既然你知道没有现成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在供给时才显现出来的,而你却要厂家在根本不是现实的、根本没 ...
需求曲线的大致形状可以调查出来,大致选择不是绝对准确的。绝对准确,那是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2:02:0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1:44
假设固定成本是300000。
10000单位成本:70单位变动成本+30单位固定成本=100:
15000单位成本:70单位变 ...
按照你的公式,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
每单位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都由什么构成?为什么产量是10000和15000时,单位变动成本是70,而产量是20000时就下降为了65?请进行证明!

证明不了,你就是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2:14:18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2:02
按照你的公式,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
每单位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都由什么构成?为什么 ...
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附加等等,产量大时,有的成本消耗会降低一些。铸造企业知道吗?产量提高后,单位电消耗会降低。这样变动成本就下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2:14: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1:57
需求曲线的大致形状可以调查出来,大致选择不是绝对准确的。绝对准确,那是神。
第一,你调查的对象占所有消费者的比重能有多大?50%?还是5%?或者更小?如果你调查对象占消费者的比重只有50%,那么你画出的需求曲线至少有50是凭猜测画的,怎么有大致的形状?如果只调查了5%的消费者,你怎么可能画出需求曲线的大致情况?

第二,你凭什么说你得到的调查结果都是被调查者的真实情况?有凭什么说调查的道德东西在实际发生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你有什么根据说你大致画出的就是最后真实的消费者所愿意接受的价格与需求量?

你如果连这些都无法保证,那么你画出的需求曲线的大致形状肯定就是你的胡编乱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2:26:2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2:14
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附加等等,产量大时,有的成本消耗会降低一些。铸造企业知道吗?产 ...
请你给出具体变动成本下降的计算公式,说明为什么10000到15000时不下降,而15000到20000时就由70降到了6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5 22:31:19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2:26
请你给出具体变动成本下降的计算公式,说明为什么10000到15000时不下降,而15000到20000时就由70降到了65 ...
大概是这个意思:
在产量10000-15000左右,与产量20000左右,电耗大致差10度左右,每度电0.5元左右,统计数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05:43:46
zsl0815 发表于 2018-3-5 21:32
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变动成本一般也是随产量增加逐渐下降的,当产量稳定后一般是不 ...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书本确实说边际成本曲线是U形的。但至今为止大家看到的多是L形的。U形的只有在需求持续增加时可能出现。在需求曲线不变时不会出现。就个别企业而言,是突然增加订单,需要加班加点,这时付出工资较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05:49:52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5 22:14
第一,你调查的对象占所有消费者的比重能有多大?50%?还是5%?或者更小?如果你调查对象占消费者的比重只 ...
您必须去学一下统计学了,误差是有,但可以计算出误差率,很小的。统计抽样那是学问,不是随便的。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就是抽样调查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07:40:0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5 22:31
大概是这个意思:
在产量10000-15000左右,与产量20000左右,电耗大致差10度左右,每度电0.5元左右,统计 ...
你说是统计数据,那么就一定有现实存在的原始的统计数据,那么就请你拿出你的原始的统计数据来!
如果你拿不出原始的统计数据,同时你又无法给出计算公式,那就证明你所给出的数据只是一种刻意的编造,既没有现实性,也完全没有逻辑性,因而根本就没有普遍性,在学术上就毫无价值。

你用刻意编造的既没有现实性也没有逻辑性的案例来证明你想要得到的结论,完全就是学术造假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07:56:07
过去的理论很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08:07:1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05:49
您必须去学一下统计学了,误差是有,但可以计算出误差率,很小的。统计抽样那是学问,不是随便的。中国的 ...
抽样调查必须要有足够调查人员,被调查人员在调查范围中要有足够的覆盖面和代表性,调查的结果还必须与其他数据相比对,更重要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所调查的是已经发生的不会改变的结果,而不是尚未发生的、调查后一定发生变化的东西。

好比是你,如果要你给出你去年的可支配收入,你完全可以做到毫无误差。但要你给出你今年的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以及所能接受的价格,你给得出吗?拿出来看看?!即便你拿出来了,你就能保证你今年的实际情况绝对不会与此有很大的误差?

所以,你虽然学过统计学,但学来学去只学了个皮毛,连对已经发生的不会改变的结果进行调查与对尚未发生的且调查后一定会发生变化的东西进行调查的区别都不懂,以为前者只有很小的误差,后者也一定只有很小的误差。这再次证明你除了模仿三段论以外毫无逻辑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1:50:04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6 07:40
你说是统计数据,那么就一定有现实存在的原始的统计数据,那么就请你拿出你的原始的统计数据来!
如果你 ...
学术造假?笑话,我的电脑里数据太多了。不可能把真实细节全告诉您。那是犯罪的。但说个大概问题不大。
我在拿出数据之前,先要核对一下是不是数据之间不说话。
数据准确性不是您说的算。您给的数据才是造假,成本竟然能是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1:52:25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6 08:07
抽样调查必须要有足够调查人员,被调查人员在调查范围中要有足够的覆盖面和代表性,调查的结果还必须与其 ...
误差一定有,理论和现实能完全一样吗?不相反就行。最起码形状是类似的。不能把斜向下的搞成斜向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2:52:5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11:50
学术造假?笑话,我的电脑里数据太多了。不可能把真实细节全告诉您。那是犯罪的。但说个大概问题不大。
...
成本为0不是我的数据,而是从你的数据中进行逻辑推演的结果,如果说造假,那就是你的数据在造假,否则不可能推出这个结果。

如果你要证明我的逻辑推演不成立,那么你就必须拿出计算公式证明你的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但你根本就拿不出计算公式,那就证明你的数据毫无逻辑可言,存在着造假的可能性。

其次,你说你的数据是统计数据,那么这个统计数据必须是自洽的,并且按照你的说法,数据之间不能不说话。否则就是造假。
按照你给出的统计情况,生产20000件时,平均每件的耗电成本比生产10000件和15000件时少了5元,从而使单位变动成本减少了5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单位耗电量的减少,20000件产品将多支出100000元耗电成本。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扣除相当于这100000元的耗电成本后,生产10000件产品与生产15000件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中的其他部分是多少:
(10000×70-100000)/10000=60元
(15000×70-100000)/15000=63.3元

这就是说,15000件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中的其他部分竟然比10000件多了3.3元,这就证明了你所谓的统计数据完全不能自洽,就是你弄虚作假的产物,你所谓的核对就是在弄虚作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