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3-6 13:04:2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11:52
误差一定有,理论和现实能完全一样吗?不相反就行。最起码形状是类似的。不能把斜向下的搞成斜向上的。
这里不是误差的问题,而是你毫无逻辑能力,把两种不同的调查混为了一谈。
其次,只知道形状怎么能够在供给曲线上进行选择?好比卖草莓,你怎么保证8元愿意出售120斤,10元愿意出售100斤和10元愿意出售150斤中哪个点一定是在需求曲线上?你能回答吗,上面哪个点一定是在需求曲线上?
如果你自己都回答不了,你却要让别人在需求曲线上进行选择,你不是胡说八道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8:48:0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05:43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书本确实说边际成本曲线是U形的。但至今为止大家看到的多是L形的。U形的只有在 ...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书本确实说边际成本曲线是U形的。但至今为止大家看到的多是L形的。U形的只有在需求持续增加时可能出现。在需求曲线不变时不会出现。就个别企业而言,是突然增加订单,需要加班加点,这时付出工资较高。
----------------------------------------------------------------------------------------------------------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这句话只能证明你的装十三外,其他什么都说明不了。
《大家看的的多是L形》:谁是大家?谁跟你看到的是L形?你找个人来证明一下。估计也只有你看到的是L形;当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开始瞎编乱造了。
《U形的只有在需求持续增加时才可能出现。需求曲线不变时不会出现》:AVC曲线是企业的成本曲线之一,只要生产就会出现,跟需求概念八杆子打不到一起。可见你微观经济水平烂的掉渣。
《就个别企业而言,是突然增加订单,需要加班加点,这时付出工资较高》:企业只要正常生产,就会出现U形的可变成本曲线,跟加班加点也是屁都打不到一起关系。再次说明了你烂的掉渣的水平。

水平烂本不是个什么事,谁都有烂的时候。但你在水平烂的时候却偏偏还要在别人面前装十三,惹得别人过来跟你辩论时,你辩不过人家你就开始瞎编乱造,你这是啥人品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9:08:53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6 12:52
成本为0不是我的数据,而是从你的数据中进行逻辑推演的结果,如果说造假,那就是你的数据在造假,否则不可 ...
您算错了。真实情况大致如下:10000,15000时耗电80,20000时耗电70,电价0.5元70=30+40,65=30+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9:12:43
zsl0815 发表于 2018-3-6 18:48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书本确实说边际成本曲线是U形的。但至今为止大家看到的多是L形的。U形的只有在 ...
总之,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设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为L字形曲线,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所假设的U字形曲线。见简明西方管理经济学第256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9:21:22
其实只要有点企业生产经验成本核算知识,就知道在最大生产能力之前,企业单位消耗是递减的。边际成本曲线一般是斜向下的。只有极特殊情况出现才会有单位消耗增加,这极少见。所以边际成本曲线极少可以拐向上。西方经济学为了圆供给曲线斜向上的谎话,非要拐。但现实企业中很难看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9:33:3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19:12
总之,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设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为L字形曲线,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所假设的U字形曲线 ...
总之,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设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为L字形曲线,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所假设的U字形曲线。见简明西方管理经济学第256页。
--------------------------------------------------------------------------------------------------------------------
麻烦石会计你贴个图出来,我很有兴趣看看哪本教材书上面会把AVC曲线描绘成你所述的L形。贴个图出来很简单,只要你会用电脑那你就会贴图。
至于我的,我手头书籍上就有,我可以立马给你贴出来。


附件列表
1.jpg

原图尺寸 248.16 KB

1.jpg

2.jpg

原图尺寸 191.86 KB

2.jpg

3.jpg

原图尺寸 192.31 KB

3.jpg

3.jpg

原图尺寸 1.39 MB

3.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19:49:56
zsl0815 发表于 2018-3-6 19:33
总之,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设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为L字形曲线,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所假设的U字形曲线 ...
错误的没有经过实证的理论,教科书都是那样,我说的书也是那样的理论。但我认为那是错的。该书中的那一小段,说出了事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0:02:00
没有思考,被动接受。供给曲线,成本拐点理论就是如此。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了。可现实中很难找到或发现那种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0:21:0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19:49
错误的没有经过实证的理论,教科书都是那样,我说的书也是那样的理论。但我认为那是错的。该书中的那一小 ...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设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为L字形曲线,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所假设的U字形曲线。见简明西方管理经济学第256页。
错误的没有经过实证的理论,教科书都是那样,我说的书也是那样的理论。但我认为那是错的。该书中的那一小段,说出了事实。》
------------------------------------------------------------------------------------------------------------------------
上面是你的原话,石会计。
第1:
你自己看看你上述的两句话,先是说《西方管理经济学第256页》中,有AVC曲线是L形的;你再看看你的第二句话,直接又赖皮讲你自己的教课书中也是U形的AVC 曲线我很想知道,你还有不瞎编乱造的时候吗?
第2:
但我认为那是错的。该书中的那一小段,说出了事实》。石会计,你的啥事实说出U形的AVC曲线是错的?贴出来给大家伙看看。
另外,如果你没凭没据就讲人家错的,那你的意思就是“曼昆”的水平不如你了?包括世界上所有那些凡是在自己书籍中把AVC曲线描绘成U形的作者,他们的水平都不如你?只有你是对的,他们都是错的,并且他们都没有经过论证就瞎编乱造,而你是经过事实论证的?
要脸不?
呵呵,本来还想臭你几句的,但想想算了,牛不喝水又不能强按牛头去喝水,你对你错了关我个屁事,损你几句对我又没啥好处,是不是?下次有机会再见吧,石会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1:03:1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19:08
算错了。真实情况大致如下:10000,15000时耗电80,20000时耗电70,电价0.5元70=30+40,65=30+35。
你不是说“我在拿出数据之前,先要核对一下是不是数据之间不说话”吗?既然已经经过了核实,能够保证数据之间不会不说话,怎么现在又承认“算错了”?你这不是自抽耳光吗?

其次,按照你的数据,电力成本要占到全部变动成本的54%-57%,请问,你这到底是哪个行业的企业?请你给出行业的名称,给不出来你就是在弄虚作假,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1:21:36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6 21:03
你不是说“我在拿出数据之前,先要核对一下是不是数据之间不说话”吗?既然已经经过了核实,能够保证数据 ...
我是说您算错了,不是我错了。我给您算出正确的。一种铸造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1:25:31
zsl0815 发表于 2018-3-6 20:21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设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为L字形曲线,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所假设的U字形曲线。见 ...
看不懂话吗?理论都那样,但事实与理论不符。所以说假设错误。经济学家互相抄,抄错了也不知道。您不也是吗?没有实践经验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1:42:3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21:21
我是说您算错了,不是我错了。我给您算出正确的。一种铸造产品。
我的计算是合乎逻辑的,之所以出错,完全是你弄虚作假的数据有问题。
而你为了维护你弄虚作假的数据,再次祭出了你编造谎言的本事。按照你的数据,电力成本要占到全部变动成本的54%-57%,请问,你这到底是哪个行业的企业?请你给出行业的名称,给不出来你就是在弄虚作假,胡说八道!
——你为什么不敢回答我70楼这个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1:48:07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6 21:42
我的计算是合乎逻辑的,之所以出错,完全是你弄虚作假的数据有问题。
而你为了维护你弄虚作假的数据,再 ...
早已说过,一种铸造产品。用电炉冶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1:58:19
zsl0815 发表于 2018-3-6 19:33
总之,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设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般为L字形曲线,而不是微观经济学所假设的U字形曲线 ...
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投资完毕进行生产后成本可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不变资本主要指固定资产折旧和贷款利息等(这里成本指广义成本期间费用也视为成本)。
可变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附加、各种其它费用等。
对于边际成本而言,不变成本的边际成本为0,所以边际成本实际上等于边际可变成本。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TC(总成本)=VC(可变成本)+FC(不变成本)
dTC/dQ(边际成本)=dVC/dQ(边际可变成本)
总可变成本等于各种可变成本消耗的数量与价格乘积之和。
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VC= Q1R1+Q2R2+Q3R3+……
假设R1、R2、R3等各种可变成本要素的价格不变有:
dVC/dQ=R1(dQ1/dQ)+R2(dQ2/dQ)+R3(dQ3/dQ)+……
一般认为各种可变成本要素的边际消耗数量为递减的或是常量,极少出现递增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各种可变成本要素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边际可变成本是递减的或不变的。
如果各种可变成本要素的价格变化,我们可以视为在新的变化后不变,也就是说这时相当于原来的边际可变成本变为新的边际可变成本。原来的边际可变成本曲线变为新的边际可变成本曲线。
边际可变成本曲线可以看成是L形的。是一个先右斜向下之后变成水平的线,边际可变成本曲线不可能变为右斜向上的曲线。
由于边际成本曲线也是边际变动成本曲线,所以边际成本曲线是一个先右斜向下之后变成水平的线,边际成本曲线不可能变为右斜向上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是L形的曲线。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成本曲线是U性的曲线,是先递减之后有一个拐点变成递增的曲线。
关于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因西方经济学认为是边际要素产量递减。
事实上当边际要素产量为0时,要素就没有必要增加了,也就是说在最大产量处,没有必要再增加要素投入。在最大产量处,产量也无法增加。所以说边际成本曲线有一个截止点,这个截止点就是最大产量处。
西方经济学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而且置他们假设的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为U形而不顾,认为供给曲线只是右斜向上的那一部分。这就属于严重的错误了。
第一,供给曲线不应该看成是边际成本曲线;第二,即使将供给曲线看成是边际成本曲线,供给曲线也没有斜向上的那部分只有斜向下的那部分(以后的部分属于最大产量之外);第三,这时的供给曲线显然只是生产曲线,不是生产后要出售的曲线(供给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是U形的,是西方经济学的错误;供给曲线是斜向上的,也是西方经济学的错误。之后,又导致了均衡价格理论的错误。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成本理论、供给曲线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应该改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2:03:4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21:48
早已说过,一种铸造产品。用电炉冶炼的。
任何一种用电炉冶炼的产品,电力成本都不可能占到全部变动成本的54%-57%,所以你所给出的数据完全都是你的弄虚作假。
看来你一定是做假账成习性了,所以在学术研究中才会用弄虚作假的数据来证明你的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2:06:4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21:25
看不懂话吗?理论都那样,但事实与理论不符。所以说假设错误。经济学家互相抄,抄错了也不知道。您不也是 ...
看不懂话吗?理论都那样,但事实与理论不符。所以说假设错误。经济学家互相抄,抄错了也不知道。您不也是吗?没有实践经验的结果。
--------------------------------------------------------------------------
呵呵。。。你就是个死猪不怕开水烫。树没皮,人没脸,由着你去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2:14:07
zsl0815 发表于 2018-3-6 22:06
看不懂话吗?理论都那样,但事实与理论不符。所以说假设错误。经济学家互相抄,抄错了也不知道。您不也是 ...
只知道一些理论,却不去实证,假如您所在的单位是企业,不妨验证一下。轻信,是迷茫的开始。现在骗子骗术高了,彩绘。但只要发现了那个点,就知道那不是衣服,是彩绘。我搞经济工作20多年了,实证经验多的是。思考后再说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6 22:16:07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6 22:03
任何一种用电炉冶炼的产品,电力成本都不可能占到全部变动成本的54%-57%,所以你所给出的数据完全都是你的 ...
真的一定是真的,具体产品不能说,那是企业机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08:41: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6 22:16
真的一定是真的,具体产品不能说,那是企业机密。
谁主张谁举证,拿不出证据就等于没有证据,就是数据造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0:11:43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7 08:41
谁主张谁举证,拿不出证据就等于没有证据,就是数据造假。
您那个成本为0的数据是哪里来的,千万别说那是根据我的逻辑。
我的公式是:单位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产量。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式,也就是我的逻辑。
我说过多次,您说的我的逻辑都是您自己的逻辑,因为您不知道我的逻辑是什么。
您臆想别人的逻辑,然后说成是人家的逻辑,其实是您自己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0:43:3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7 10:11
您那个成本为0的数据是哪里来的,千万别说那是根据我的逻辑。
我的公式是:单位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 ...
你那个公式是后来给出的,你一开始给出的成本就是
数量          单位生产成本
10000件         100元
15000件           90元
20000件           80元
两边都是等差数列,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按照这种关系自然就推出了成本为0。你难道还想否认你给出的上述数据从是存在着对应关系的两组等差数列吗?

你后来虽然给出了成本公式,但是按照公式计算根本无法合乎逻辑得到上述两个存在存在对应关系的等差数列,所以,你的公式根本就是无效的。所以,你只好再次编造谎言,说成是统计数据,但你又无法给出数据的来源,你的数据当然就毫无证据可言。当然就属于数据造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1:12:5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7 10:11
您那个成本为0的数据是哪里来的,千万别说那是根据我的逻辑。
我的公式是:单位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 ...
你不是说供给必须按照需求供给吗?这就是说,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一定是独立的;而且独立的需求不可能是唯一的。所以,再次给出我在32楼的供给表——
价格                需求量
110元              10000件
95元              15000件
80元              20000件

还是以你说的企业为供给方——
产量        单位生产成本
10000件        100元
15000件         90元
20000件         80元

请问,你的这家企业应当如何在需求曲线上选择供给,如果做到按照需求供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1:14:3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7 10:11
您那个成本为0的数据是哪里来的,千万别说那是根据我的逻辑。
我的公式是:单位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 ...
再假设,需求表是这样的——
价格               需求量
90元              10000件
80元              15000件
70元              20000件

如果该企业的生产量从而提供量是10000件的话,那么提供量线与需求曲线就在90元上相交;如果提供量是15000件的话,相交点就在80元;如果提供量为20000件的话,相交点就在70元。
按照你的提供量线与需求曲线的相交点就是成交价格的观点,那么90元、80元、70元就应该是上面三种情况的成交价格,对不对?如果你说不对,那可就掴了你自己的脸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1:59:34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7 11:12
你不是说供给必须按照需求供给吗?这就是说,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一定是独立的;而且独立的需求不可能是 ...
这很简单,供给方选择按110,10000组合供给。利润10000*(110-100)=100000
其它可能:95,15000,利润15000*(95-90)=75000,不选。
其它可能:80,20000,利润20000*(80-80)=0。不选。
我说的都是每一天的产量,可以随时调整产量。例如今日生产20000,之后就生产10000了。

这个是高价少销策略。前一个例子是低价多销策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2:04:11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7 11:14
再假设,需求表是这样的——
价格               需求量
90元              10000件
提供量假设全部市场出清,变成供给量,那么是生产量=提供量=售出量。

会有:成交10000,价格90;成交15000,价格80;成交20000,价格70。

按您的需求表,就是如此。只有这三种可能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2:06:17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7 11:14
再假设,需求表是这样的——
价格               需求量
90元              10000件
这回有进步,虽然还没有吃透我的理论(提供量要变成售出量),但知道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2:30:08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7 11:59
这很简单,供给方选择按110,10000组合供给。利润10000*(110-100)=100000
其它可能:95,15000,利润150 ...
问题在于,你在每一天的生产之前并不知道你的产量会面对怎样的需求曲线,当你生产的是10000件的时候,面对的可能就是你说个那个需求曲线;当你生产的20000件的时候,你面对的可能就是我现在的需求曲线。
除非你每天都与消费者签订好合同才来决定你的产量,但如果是那样,那么你的供给就根本无法说明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无合同的市场供给,从而你也就否定不了西方的供给曲线。
如果你只采用市场调查的方式,一是你这种调查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不可能获得关于需求的全部信息;二是你即便获得了某些信息,而当你产品投入市场时,情况与调查结果也许又有了很大变化。

所以,你设想的“供给必须按照需求供给”纯属你的幻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2:44:0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3-7 12:04
提供量假设全部市场出清,变成供给量,那么是生产量=提供量=售出量。

会有:成交10000,价格90;成交1 ...
同样的问题,你在生产之前并不知道需求曲线是怎样的,那你根据什么决定你的产量?如果面对的是你的需求表,那么生产20000件盈利最多;如果面对的是我现在的需求表,那么生产20000件亏损最多。
请问,在你不知道将会面对哪种需求曲线时,你如何决定你的产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12:44:29
wzwswswz 发表于 2018-3-7 12:30
问题在于,你在每一天的生产之前并不知道你的产量会面对怎样的需求曲线,当你生产的是10000件的时候,面对 ...
假设企业不知道需求曲线,按生产能力生产了20000,那么为了市场出清,也只好以80卖掉。
而不是幻想以110卖掉20000。
现在企业知道了生产20000不合适,没有利润,企业于是在网上标价110出售,结果订单10000。
于是第二天后企业只生产10000了。
两种情况都是企业的选择,都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绝对没有企业生产10000,却只卖80的事。也没有企业生产20000,却能卖110的事。这两个点都在人们幻想的供给曲线上,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当然,前提是需求曲线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