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wswswz 发表于 2018-3-12 19:47 
你解释了半天那都不是供给量,而是必卖量。
现在你有两个基本概念必须解释清楚,即你把供给量与提供量 ...
需求、需求量、价格及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是指每一价格买方或需求方愿意并可能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是有购买能力的需要,需求的量纲是货币。
提到需求要想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它们表示的都是不同价格情况下的需求量。需求的可能性是无数的。需求表可以认为有真实存在的可能,需求曲线则完全是理论的曲线,现实中仅仅可能存在一些点而已。需求曲线表示的意义是需求量与价格是反向变化的:价格低需求量高,价格高需求量低(前提是其它条件不变,只考虑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数学意义是价格需求弹性为负值。
需求量是指某一确定价格买方或需求方愿意并可能购买的商品数量,一个价格只能对应一个需求量。
价格是单位商品货币的多少,一般只有在交易成功后才能确定,在交易前交易双方可以有自己的意愿价。
卖方或供给方有时对商品进行标价。卖方或供给方有时会对某种商品进行拍卖定价。买方或需求方有时会进行招标定价。有时买卖双方可以讨价还价。
供给量是指卖方或供给方在某一确定价格愿意并能够售出的商品数量。供给量在数量Q价格P坐标系(按习惯Q横坐标P纵坐标)可以看作是垂直的线,称为供给量线。
每一次的商品成交,都意味着需求(需求曲线)、需求量、价格及供给量(供给量线)的确定。
需求、需求量、价格及供给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如下:
m=PQ
或:dm/m=dP/P+dQ/Q
m表示需求,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量或供给量。
以上关系称为商品交换公理或经济学牛顿三公理之二。
在商品成交时有以下关系存在:
需求金额=购买金额=售出金额=供给金额=成交金额
需求价格=购买价格=售出价格=供给价格=成交价格
需求量=购买量=售出量=供给量=成交量
以上关系称为经济学牛顿三公理之三。
在需求曲线确定时,可以将价格P看成是自变量,需求m、需求量Q看成是因变量。这里的意思是价格变动可以引起需求m和需求量Q的变动。
变动关系一般用价格需求弹性u来表示。价格需求弹性u=(dQ/Q)/(dP/P)
当u=-1时称为单一价格需求弹性,当u大于-1小于0时称为价格需求弹性较小,当u小于-1时称为价格需求弹性较大。
假设价格需求弹性u不变,我们可以求出需求曲线方程为:
Q=CPu
可以推出:m=CPu+1
这种情况的需求曲线方程是幂函数方程,一般的需求曲线方程可以视为不同段的不同需求曲线方程的曲线连接。
在经济学研究中一般直接给出需求曲线,很少给出需求曲线方程或者只给出线性需求直线方程:Q=b-aP(注本方程是假设dQ/dP=-a得出的)。
在需求曲线不变,分析价格为什么会变动时,可以认为是供给量的变动引起了价格的变动(注:供给量如果不变,价格不会变动,其它条件不变不能包括供给量也不变)。
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
1. dP/P=dm/m-dQ/Q大于0,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
2. dP/P=dm/m-dQ/Q小于0,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
需求曲线是可以变化的。
在需求曲线变化时,我们将需求m看成是自变量,价格P和需求量Q看成是因变量。
需求曲线的变化将引起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
假设dm/m大于0,会有以下5种可能:
1.dP/P大于0,dQ/Q大于0(价升量增);
2.dP/P大于0,dQ/Q等于0(价升量平);
3.dP/P大于0,dQ/Q小于0(价升量减);
4.dP/P等于0,dQ/Q大于0(价平量增);
5.dP/P小于0,dQ/Q大于0(价降量增)。
假设dm/m小于0,会有以下5种可能:
1.dP/P小于0,dQ/Q小于0(价降量减);
2.dP/P小于0,dQ/Q等于0(价降量平);
3.dP/P小于0,dQ/Q大于0(价降量增);
4.dP/P等于0,dQ/Q小于0(价平量减);
5.dP/P大于0,dQ/Q小于0(价升量减)。
我们讨论价格是如何变化时,可以假设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变化、供给量线变化需求曲线不变及供给量线变化需求曲线也变化。
共有以下8种组合情况: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0
2.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Q/Q>0
5.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dQ/Q>0
6.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dQ/Q<0
7.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8.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我们常说价格高需求量低价格低需求量高,这是一种定性且模糊的说法,何谓价格高?何谓价格低?如何判断价格高低?
此时我们需要引进价格成本定理:P=KC
P价格;K系数,称为价格比成本或成本价格比;C成本,指单位成本费用之和。
当K=1时,企业利润为0;当K小于1时,企业亏损;当K大于1时,企业盈利。
显然,K值越大价格越高,K值越小价格越低。
可以认为:
当K小于或等于0时,价格偏低;当K大于0小于或等于1.5时;价格适中,当K大于1.5时,价格偏高。
成本本身并不能决定价格高低,成本只是用来判断价格高低,成本严格来说和供给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关系较大。当价格低于成本时可能引起供给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减少,当价格高于成本时可能引起供给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增加。
有人说价格上涨供给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减少,这是错误的。应该是:价格较高供给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增加,价格较低供给量(生产量或销售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