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朱锡庆写了一篇文章《退休年龄后推十年》,朱教授在文章中说:“对于老龄化问题,我认为可以轻松化解,就是把退休年龄后推五到十年。谁说60岁就是老人呢?你不见他还生龙活虎吗?所谓老龄社会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定义产生的。”
看了朱教授的文章,我想起了著名经济学家、原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人伟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比30年前大大提高,60岁退休,活到90岁,吃30年养老保险,说不过去啊。”我不知道赵专家怎么得出“活到90岁”这种结论,当然,不要说90岁,现在中国百岁老人也有不少,但赵专家前面说的是“人均寿命”,根据卫生部的数据,现在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3岁。
朱教授说:“不知道什么人弄出了这么一个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所谓老龄化社会。中国被说成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其实这个标准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当然,朱教授也有权利不认同这个标准,而另外创立一个老龄化的新标准,并争取获得国际公认。例如,如果新标准规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才算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么现在中国就仍然不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更进一步来说,如果把老龄化定义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0%时才算进入老龄化社会,岂不就可以宣称“中国永远不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朱教授认为:“现在一个六十岁的人,有此前壮年人的身体机能,但是其知识积累量却大过这个年龄段的人。如果顺应这一变化,把退休年龄延后,劳动力的知识存量水平会大幅提高。”我认为,虽然老人的经验比年轻人更丰富,然而,老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动手能力下降,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不如年轻劳动者,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因此,绝大多数企业招工,都是宁愿招年轻人而不愿招老人。
一般来说,工作轻松而待遇优厚的阶层(特别是官员)希望延长退休年龄,而广大的工人和普通职员则反对延长退休年龄。在封建时代,皇帝是终身制,极少有皇帝在活着的时候自愿“退休”;农民也是终身不能退休,活到老,干到老。
当然,社保机构也会赞成延长退休年龄,因为退休年龄延长,这意味着:第一,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加了;第二,领养老金的人数减少了。现在中国社保存在巨大的窟窿,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将有助于弥补社保窟窿。当然,如果延长退休年龄,会有更多的人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如果参加养老保险,很可能在退休后还没领到几年养老金就去世了。
按照朱教授的观点,只要延长退休年龄,就可以轻松化解老龄化问题。然而,我感到奇怪的是,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很严重,为什么要鼓励生育来解决老龄化问题呢?延长退休年龄不就行了吗?当然,现在日本的退休年龄比中国高,但另一方面,日本的人均寿命也比中国高(现在日本人均寿命达到83岁,比中国人均寿命长10年)。难道日本的老人都是老朽无能,而中国的老人都是老当益壮?
朱教授最后说:“有朝一日,人可以活到150岁,还依现在的规定,60岁算老人退休?”其实朱教授的眼光是太远大了。既然现在中国人均寿命只有73岁,那么60岁退休并不算早。如果以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100岁(更不用说150岁),相信退休年龄肯定会大大延长。朱教授在中国人均寿命只有73岁的现实情况下,就建议退休年龄后推五到十年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令我感到朱教授呆在象牙塔里太久了,对普通工人的情况了解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