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普遍性的失业;新的分配不公;社会经济系统的更大不稳定性等。对此,国家应积极干预,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以防患于未然。另外,知识经济将为知识社会并进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一系列准备。据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若干设想。
关 健 词:知识经济 研究 设想
一、有可能产生的问题 1.知识体系的不均衡发展将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知识体是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局部效应。在美国,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爱德华·丹尼森等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核算公式:经济增长的%=3/4(劳动增长的%)+1/4(资本增长的%)。他们将美国1948年~1984年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代入公式进行核算,发现美国实际的经济增长大大地大于理论计算出来的增长。也就是说,实际的增长比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所应该引起的增长大的多,大约多增长了66%。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额外增长的66%,来自科技和教育。也就是说在美国,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大大超过资本和劳动力,占2/3以上。但是,这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只所以能起到2/3的贡献,根源在于比较优势。因为在一国或几个国家率先拥有某种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优势再加上知识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可出现经济持续增长并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现象。如果这些国家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住这种优势,则仍可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持高的就业率。但是,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水平的逐渐缩小,比较优势效应将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程度的机器排挤人的现象。知识经济将有着比工业经济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需要生产的人数会更少。知识经济时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兴行业,但这些新兴行业并不能完全容纳从“夕阳行业”或传统产业释放出来的工人,因为这些新兴行业也有着高的生产率同时仅需要较少的人数。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将对人的知识和素质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岗位缺人与人缺岗位现象的解决较之工业经济时代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所以,从短期和局部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失业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失业会成为一个需要面对的长期问题,并且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在一个具有众多人口的中国,失业有可能会上升为第一大社会问题。 3.会产生新的分配不公现象。财富的分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权力的分配,而权力的分配取决于经济行为人所掌握的生产要素的重要与稀缺程度。新制度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认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成为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由此决定社会权力的中心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也是不同的。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类的生产主要表现为人与土地的关系,这时决定了土地是最重要或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所以,这时谁掌握了土地所有权,谁就掌握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权,土地所有者成了农业经济时代的最富有者。在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生产要素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货币资本、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地位不断上升。社会财富的生产主要依靠资本,资本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多少决定了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马克思说,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社会财富越来越向资本所有者集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了知识,谁就可以获得财富。“知识=财富”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条基本公理,知识的拥有者将是社会的最富有者。这里不管是农业经济时代的按土地分配,还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按资分配,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按知识分配,本质上都是不公平的,是分配不公的不同表现形式。理想的社会运行机制应是各要素均能取得合理利润,而不是主要集中于一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分配不公问题必然最终会被一种更先进的财富分配形式所代替,但我们仍应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分配不公出现极端化。一旦分配不公走向极端化,就有可能引发大的社会震荡,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这也是历史的教训。 4.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更大的不稳定性。首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能量越大,其破坏性也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经济系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系统,一旦运用不慎,有可能会造成比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更大的危害。计算机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为犯罪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身的作用力提高到极高的水平,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核能的应用也是如此。所以,生产力每前进一步,人类的谨慎程度就应增加一些。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高科技领域成为普遍现象,由于高科技领域具有高风险特征,所以,这时经济生活中的投资风险会变得比以往更大,这也是构成社会经济系统不稳定性的一大因素。再次,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将不可避免,从而也增大了危害性作用的范围。第四,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深入,市场化的深入使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互相依赖,越来越相互间联系紧密,这为危害性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途径。上述情况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应引起人们非常谨慎的时代,人们应非常小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相应对策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可能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防患于未然。 1、加强国家干预,促进知识体系的健康均衡发展。在市场领域,遵循的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以效益为中心。所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必须加强国家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了促进整个知识体系各部分的协调均衡发展,国家应加大对人文科学、基础所究等的投入;应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措施。国家干预的核心应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使得从事经济效益差而社会效益好的知识生产者能有足够的动力,这是最关健的。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从短期来看,一个国家可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等手段,来增强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但从长期来看,比较优势的效应会逐渐减弱,尤其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来临,知识、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将日益突出。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大力开拓新的就业领域是根本之举。为此,世界各国应联合行动,有规划、有组织的控制人口数量,发展中国家更应特别重视。同时,要注重提高人口质量。要改革教育制度,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要提倡终身教育,要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提高。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开辟一些新的就业领域,同时应注意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应不断调整和改革分配制度,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制度,但分配制度对生产制度又具有反作用。合理的分配制度将对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分配向知识要素倾斜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身要求。一定程度倾斜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正如封建社会分配向地主倾斜和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向资本倾斜一样,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倾斜过度,则会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合理的分配制度应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为此,⑴要探索改革税收体系,增强累进功能;⑵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⑶要建立健全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的立法,如知识产权法等;⑷要防止知识完全垄断现象的出现;⑸要注意保护非知识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4、要健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效率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更大不稳定性的时代,为此,建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意义特别重大。对此,笔者认为:⑴在知识生产和应用上应持谨慎态度;⑵建立健全知识生产和应用的监督和评估体系;⑶建立健全应急系统,以防不测;⑷加大对知识生产者和应用者的规范教育力度;⑸健全惩治规则。
三、若干设想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既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同时也是一种过渡形态。 1、知识经济应向知识社会过渡。这里的知识社会概念不同于1993 年美国学者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知识社会概念,他们说的知识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这里笔者将知识社会看成是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不仅包括知识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而且知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社会运行状态体现为高度“知识化”。知识经济为知识社会的到来将提供各方面的准备: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知识和有知识的人;⑵为社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力。 2、如果我们将知识社会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共产主义可能就是知识社会的高级阶段。 3、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现状,未来共产主义可能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⑴生产是极度有效率的;⑵流通是极有效率的;⑶分配不再是单纯的按资分配或是按劳或按知识分配,而是各参于生产的诸要素平等的按贡献分配;⑷社会经济运行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⑸人类普遍知识化,具有高素质;⑹具有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系统,能防止任何不测事件,能预先将社会不稳定状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⑺由于仍然会存在个人违犯社会公众利益的情况,所以惩治规则仍然存在,并且是高效率的;⑻公有与私有不再严格区分,而是财产的不同权利互相交溶,互相归属,产权既是清晰的,又是不清晰的;⑼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将体现为高度计划基础上的市场化和高度市场基础上的计划化,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都达到了精致的水平;⑽人类本身的许多弱点将被极大地克服,并被制约在合理的限度内;⑾人类将更多的注重人类自身的完善,将更注重于精神家园的建设;⑿国家仍然存在,但国家的职能会发生重大变化,单个国家将与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⒀由于生产率极高,所以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生产将占小头,消费将占大头,整个社会总体上是一种属于消费型的社会;⒁具有高度组织效率,很多人将完全听命于机器;⒂社会经济系统运行将进入一种超稳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守一:“知识·知识经济·知识产业”,《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2、李京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3、陈昌胜:《知识经济专家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4、周小亮等:《新世纪的角逐》,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年6月。
5、孙钱章:《知识经济概论》,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