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业论坛
4660 8
2008-01-15
为提高大家对知识经济的认识,解决大家在学习和研究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大家头脑风暴式发言和学习,特推出有奖“提问”和“讨论”活动,具体实施细则如下(试运行):
1、每月推出讨论题目(大家也可以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题目,一经采纳,有金币式丰厚奖励);
2、大家可以就讨论题目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供大家讨论。经典评论将有10-100论坛币的奖励;
3、如果有人可以提供关于讨论题目方面的书目,可以另外上传申请奖励,并在跟帖中注明链接和申请;
4、如果讨论题目的结果演变成了头脑风暴式发言和学习,则对作出较多贡献者再进行奖励!
5、具体实施细节大家可以商议!对讨论和学习方法创新者进行金币奖励!
 
   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6 15:49: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5 21:05:00
2008年元月讨论题目由zhaojianji提出,题目名称为:“区域创新环境的构成”,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14:32:00

真是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什么是头脑风暴,特地查了一下,呵呵


什么是头脑风暴法?

 现代咨询活动是创造性科学劳动,需要进行创新,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要体现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和创新管理。在限定问题并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后,下一步的关键工作就是提出备选方案。备选方案人何而来呢?它来自前期咨询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它来自咨询工作人员过去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它来自咨询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而头脑风暴法和特尔斐法是其中常两种方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A·奥斯本提出业的,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专家的潜能,使专家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关于某问题的意见和提案,让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好像掀起一场头脑风暴,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和新创意可能在“风暴”中产生。

    咨询项目组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筛选解决问题方案。由组长召开小组会,除项目组成员外,也可以吸收有关专家和客户代表参加。首先由组长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向与会者解释清楚,包括问题的性质、规模和主要原因等,然后请与会者围绕如何解释问题畅所欲言。要创造自由发表创见的氛围。不管这种创见由谁提出,也不管这种创见可能多么不合常理,甚至荒谬。为了节省时间,要求发言者言简意赅,不需详细论述,也不要互相评议。记录下所有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为下一步讨论和分析作准备。第一次会议的首要目标是提案的数量。数量越多,越有助于发现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在召开第一次会议后,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列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提案,并提交给第二次会议进行质疑和评议,最后取得共识的几个提案,即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另外一种做法是,将头脑风暴与名义小组技术(Nominal Group)结合起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阶段与头脑风暴法一样,由组长向与会者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清楚,然后鼓励与会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案,但每人每一次发言中只能发表一个观点或提案。在提观点或提案期间不讨论,对发言内容要有记录。待与会者都发表完了观点和提案后,便开始质颖和讨论。最后,进行不记名投票,对有关提案进行表决。投票结果进行排序后,向小组宣布。如果对投票结果不很满意,可以再开始新一轮的提案-讨论- 投票过程,直到产生出公认的适当解决问题方案为止。名义小组技术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思维活动能力,引起思想共振,又可以确保与会人员平等的讨论地位,产生良好的组合效应,为提出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案创造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6 14:42:00

题目是我提出来的,我先谈谈看法,仅作抛砖引玉!

创新环境学派代表主要人物Camagni认为创新环境由一组关系(市场关系、权力关系、合作关系等)或网络构成,通过这组关系或网络,地方生产系统、各种参与者和它们的代表以及产业文化得以统一起来,从而产生了地方化的动态的集体学习过程。特别是合作关系或称地域网络,包括地方网络和跨区网络,构成了创新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以一个集体的社会化的方式,通过“近邻效应”(proximity effect)和社会化效应(socialization effect)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减少了创新的静态和动态不确定性,并为学习过程提供了持久的基础与保证。

贾亚男把区域创新环境分为互相联系、彼此依赖的四个层次网络系统,即基础层次网络系统、文化层次网络系统、组织层次网络系统和信息层次网络系统。基础层次网络和信息层次网络是区域创新产生的硬环境,文化层次网络和组织层次网络是软环境。

 

层次系统

主要内容

区域创新环境

基础层次网络系统

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教育研究

机构的构建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文化层次网络系统

物质文化(表层),制度文化(中层),心理文化(深层)

组织层次网络系统

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科研教育机构的动态联系

信息层次网络系统

知识储备与市场信息获取

蔡秀玲认为区域创新环境主要由基础设施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区域制度环境、区域学习环境等四部分构成。基础设施环境是有利于主体进行创新的静态创新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区域制度环境、区域学习环境能促进区域内创新活动发生和创新绩效提高,属于动态创新环境。

黄桥庆等将创新环境的基本构成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基础设施环境;②创新资源环境;③政策与制度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创新资源环境属于区域创新的硬环境,而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则属于区域创新的软环境。

邱成利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由创新基础(技术标准、数据库、信息网络、科技设施等)、创新资源(人才、知识、专利、信息、资金等)和制度环境(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等)构成的。从创新的动态过程来看,区域创新环境由研究与开发、创新导引(创新计划与战略)、创新运行与调控(制度、规则和政策)、创新支撑与服务构成;从创新对象来看,区域创新环境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部分构成。

188700.rar
大小:(189.33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创新环境及其对新产业成长的作用机制.caj

创新环境及其对新产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邱成利


188702.rar
大小:(577.42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_硅谷_与_新竹_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机制比较与启示.kdh


_硅谷_与_新竹_区域创新环境形成机制比较与启示(蔡秀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4 10:34:00

版主字太小了,呵呵,改一下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4 02:01:00

楼主好:你贴的文章题目很好,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我打开看都是乱码。能不能再贴一次。

我这里先谢谢您了。

或者发到我的邮箱中。拜托,拜托。

 tianyuqi@263.ne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