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均衡理论 Equilibrium theory of manufacturer
一、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
第二,行业的进入限制。
第三,产品差别。
二、市场结构类型
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
(1)完全竞争,这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垄断竞争,这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
(3)寡头,这是只有一种几家大企业的市场。
(4)垄断,即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
三、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市场结构直接影响企业行为。因为处于不同市场结构的企业在确定自己的价格与产量,以及竞争目标时,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所用的手段是不同的。
首先,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决定着企业的不同竞争目标。
其次,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的企业所用的竞争手段也不同。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才能成功。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干扰与限制,没有一点垄断的市场结构。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和一家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需求曲线。
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行业产品的价格就由这种需求与供给决定。
但对个别企业来说,价格就是既定的,市场对个别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价格。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则价格高,存在超额利润;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价格低,则存在亏损。在短期中,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企业会扩大生产,其他企业也会涌入该行业;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企业会减少生产,有些企业会退出该行业。价格水平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会最终达到一个使各个企业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企业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实现了长期均衡,其条件是:MR=AR=MC=AC。
四、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最理想的,因为,第一,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第二,在长期均衡时所达到的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第三,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也是最低的,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也有其缺点:第一,产品无差别,这样,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第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样,他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而不利于技术发展。第三,在实际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而且,竞争最终会引起垄断。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完全垄断市场(perfect monopoly market)
一、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在垄断市场上,一家企业就是整个行业。因此,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垄断市场上,每一单位产品的卖价也就是它的平均收益,价格仍等于平均收益,但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这是由于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
二、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在长期中,垄断企业可以通过调节产量与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企业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与长期边际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都相等,即:MR=LMC=SMC。
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不同。在垄断市场上,长期中存在垄断利润。
三、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公司治理结构指关于企业组织形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是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高X效率的激励机制,其中关键是把代理人利益与其努力程度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机制。
四、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
(1)单一定价。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了相同的价格,即是卖出的每一单位产品价格都是相同的。这种定价策略称为单一定价。
(2)歧视定价。就是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第二,二级价格歧视;第三,三级价格歧视。
五、对垄断市场的评论
(1)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第一,生产资源的浪费。第二,社会福利的损失。
(2)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首先,在一些行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其次,垄断企业可以以自己雄厚的资金与人才实力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有利于技术进步;最后,尽管在一国国内有效率损失,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利于一国世界竞争力的提高。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
一、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
(1)垄断竞争形成的一个条件是产品差别。在短期中,企业以自己的产品差别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因此,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与垄断市场一样是:MR=MC。
(2)在长期中,垄断竞争的市场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个企业可以仿制别人有特色的产品,可以创造自己更有特色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广告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形成自己产品的垄断地位。在实现了长期均衡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所以,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AC。
二、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1)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不同。在完全竞争下,这三条线重合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在垄断竞争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但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则为平均收益曲线下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线。
(2)在长期均衡时,长期平均成本的状况不同。在完全竞争下实现了长期均衡时,产量决定的长期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而在垄断竞争下实现了长期均衡时,产量决定的长期平均成本并不是处于最低点,这说明此时存在资源浪费。
(3)价格不同。在完全竞争下的价格低于垄断竞争下的价格。
(4)产量不同。在完全竞争下的产量大于垄断竞争下的产量。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差别竞争
(1)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
(2)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在短期中企业可以凭借产品特色形成的垄断地位获得经济利润。因此,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就应该创造产品差别,以不断变化的产品特色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
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寡头垄断市场(oligopoly market)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寡头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性对寡头市场的均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寡头市场是几家大企业控制的市场。形成寡头市场的关键原因是规模经济的存在。
寡头市场具有其他市场结构所没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几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因为在寡头市场上,企业数量很少,每家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各自在价格或产量方面决策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市场和其他竞争者的行为。
二、传统寡头理论
(1)传统寡头理论在假设对手的反应为既定的情况下分析寡头企业产量与价格的决定。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对手反应假设,得出了关于产量与价格决定的不同答案,成为不同的寡头模型。
(2)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拐折需求曲线)属于传统寡头理论。古诺模型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分析寡头企业产量决定的。拐折的需求曲线解释了寡头市场上价格具有刚性的原因。
三、现代寡头理论:博弈论的运用
(1)博弈论研究多个行为主体在各自作出决策而且行为的结果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与结果。现代寡头理论就运用博弈论来研究寡头行为。
(2)“囚犯困境”可以分析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勾结行为。结论是:即使两个寡头合作(勾结)是有利的,但这种合作却是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