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是奚恺元,黄有光他们从福利经济学角度解释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命题
在这里,家庭经济与交换经济,同样创造价值(福利),但家务劳动不创造效用.可见,价值不同于效用.
与微观经济学解释相同点在于:都认为价值是最终价值,效用是中间价值.
不同在于,微观经济学强调价值可交换,但不可通约;效用既可交换,又可通约.
但福利经济学强调价值可能非交换,而效用可交换.或者反过来说,非效用形态的经济也可创造价值.用社会收入总值表示.
奚与黄通过统计证明,一国的幸福水平(总福利),与一国的GDP水平(总效用),在3000美元前后规律不同.
卡尼曼最近正试图用"日重现法"测量国民幸福指数,以进行同GDP的对比.这就把微观经济学中价值与效用的对比,扩展到宏观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