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4530 6
2005-12-28

论坛中贴出了贝克尔的<家庭论>,俺以为很好.好的理由是:

<家庭论>往深层读,结合格雷姆·唐纳德·斯诺克斯《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确实可以读出行为经济学的味道.

由此想出一个问题,说明价值与效用的分离

做一顿一模一样的饭,保姆做的,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老婆做的,不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推论:如果娶了保姆,则国民生产总值会下降.你觉得荒唐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28 00:57:00

补充

为回避分工专业化问题,加深一下问题:

两个老婆(当然是一家一个)住对门,在自己家做饭,国民生产总值无变化;但互相到对门做饭,则国民生产总值多出两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12:37:00
不计酬家庭劳动正是GDP所忽略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13:54:00

请楼主名言这个例子中的GDP下降和Value VS Utility有何瓜葛?

根据GDP的定义,家庭内部的交换因为并非是一种等值的经济交换,因而不计入。这一点上,似乎社会交换和经济交换的区分很重要。例如,实际上,黑市交易也是一种社会交换,因而也不计入GD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18:55:00

实际上,这是奚恺元,黄有光他们从福利经济学角度解释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命题

在这里,家庭经济与交换经济,同样创造价值(福利),但家务劳动不创造效用.可见,价值不同于效用.

与微观经济学解释相同点在于:都认为价值是最终价值,效用是中间价值.

不同在于,微观经济学强调价值可交换,但不可通约;效用既可交换,又可通约.

但福利经济学强调价值可能非交换,而效用可交换.或者反过来说,非效用形态的经济也可创造价值.用社会收入总值表示.

奚与黄通过统计证明,一国的幸福水平(总福利),与一国的GDP水平(总效用),在3000美元前后规律不同.

卡尼曼最近正试图用"日重现法"测量国民幸福指数,以进行同GDP的对比.这就把微观经济学中价值与效用的对比,扩展到宏观经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9 09:30:00

这个差异实际上就是来自新古典经济学显示偏好原理的假定不满足。B.D.Beinherm在总结行为经济学对福利经济学影响的时候指出了这一点。但是,由于行为经济学强调偏好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加总原则无法实现,也就是说,参与人内在的偏好冲突会阻碍加总。比如自我控制和利诱的冲突;偏好的时间不一致性所体现的冲突等。不过,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他们证明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偏好假定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福利加总的原则。但是完整的证明俺也没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