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ginger 发表于 2009-11-26 10:29 
导言
11月初,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出席西部国际金融博览会时指出,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的GDP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为西部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观点一:不是“谁吃掉谁”
10多年间川渝合作的高度、深度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一定的“戒心”
在曾国平教授看来,目前四川和重庆自身都在加快发展,但两地分别“滚雪球”式的自我发展、自我循环,难有根本性的大发展和突破。曾国平教授建议,“川渝分别在自身大发展的同时,重点要放在借外力打破川渝半自然经济的格局,获得突破性的跨越式发展。”
观点二:避免产业重复布点
川渝经济合作必须通过统筹产业布局来解决产业过于趋同问题
“川有工业、农业、服务业、旅游业,航空业,渝不可能不发展这些产业,各个省级区域经济体都尽量把自己的产业体系相对健全。”曾国平解释说,川渝合作的基本方式就是“统筹”,而最重要的是统筹产业布局,避免同类大型项目在川渝的同时布点。
观点三:共建“合作区域带”
在川渝的接壤地划出一个区域规划“合作区域带”,相当于川渝的“特区”
目前,川渝都有自己的各种园区,但川渝没有共有的园区。为此,曾国平建议,在川渝的接壤地,双方划出一个区域,规划成一个“合作区域带”,相当于川渝的“特区”,实行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条件,特殊的平台,特殊的通道,特殊的发展。有的大型项目形成的产业,放在川或渝的哪一边可能都不太合适,可采用共建的方式,共同投资,所有权双方都有,利益均沾,股份制运作。
观点四:可争取股市第三市
双方共同争取中国的第三个股市,姑且叫“川渝市”,可设在共有“特区”。
我选择了“不支持”,但是对原因的解释不是很一致。可能对供需问题也应该成为考虑的一个方面,然而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全部。
不支持建立第三股市的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中国整体上
不缺少流动性(万亿支出、央行储备、国民储蓄、香港的疑似通胀等等都可以作为解释),但是第三市场的成立多少会
分流部分资金,同时第三市场的上市并不代表市场的整合,适得其反其加深了本身并不完善的中国资本
市场的分割。
第二,第三市场的上市在吸引资金流的同时,必将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仅意味着新成立的不确定性,而是在整个市场建立的生命周期内都将增加投机因素,这势必对我国原有的资本市场形成新的冲击。
第三,按照美国市场的发展经验,
成熟市场应该具有高度的上市流动性和足够大的市容比(参见美国年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退市比)。基于08年以前的数据中国的资本深化程度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个新市场的推出应该能够具有
地理辐射和经济辐射的功能,可能在重庆建市能够达到地理辐射的要求,但是对于经济辐射显然要依赖于当地的经济(这里简单忽略对股市对市场的带动作用,因为这里面的关系比较复杂,限于本人能力在此不足说明)。
第四,承接第三点,我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多为国有企业,且市容基本要依赖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虽然新市场的上市将给更多的国有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不过这里不免要问:
新市场要按照什么标准进行挑选“合理合适”的企业进行上市,深市的标准?还是沪市的标准?即使我们忽略两地上市的状况。第三市场也基本就属于炒作的题材概念而已。
第五,中国市场在资本流动性上的限制要高于其他国家,这里仅仅是针对于内部资本流动的控制,而对外部流动性(热钱的涌入)的控制在进行积极的操作,但是显然不尽如人意。
那么第三市场道到底是福利了国人还是便利了蛮夷!
第六,现行的两地市场(沪深股市)中就缺少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那种
市场间的互通,显然这就导致市场分割和投资者异质化,那么新市场的上市就需要考虑更多资本融合的问题,如果仍然执行原有的独立策略,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吧。
最后需要指明,以上多是从市场的效应角度上来说,其实质是在说即使我们忽略现在的
动机原理,从市场建立的预期效应而言,个人认为还是保守低调,等待市场足部完善的好。
另外大家可以从市场动机角度进行辨析:机会成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等都可以成为讨论的焦点!
草芥莽言,欢迎大家指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