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当时的青年人,是扛鼎时代潮流的一代,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转变的探索,那是个思想最为开放的时代,这首歌是时代探索的结晶。这个乐队的乐器演奏水平很高,
而且有很强的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那个在《一无所有》中带着绿色军帽的吹唢呐的乐手就是一例。他的唢呐吹得相当精彩,更让人叫绝的后来在一首歌曲《假行
憎》中居然用了萨克斯。而且居然萨克斯的水平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已经演奏的相当的专业水准了。只有极短的一个音符中似乎让人感觉到脱胎于唢呐吹奏的用气而不
是萨克斯的吹气方法,但是总的来说已经不由人不佩服了。在很多年以后,中国才流行起来萨克斯这个乐器,而且还是西方人吹奏的《回家》。而崔健的乐队已经早
就成功尝试了,这也是一个创新的表现。当然,对于萨克斯这样的乐器,的确是《回家》这样的悠扬细腻的歌曲所最适合表现的,所以西方萨克斯取得了成功。其实
萨克斯并不完全适合摇滚的需要,摇滚并不要求那么悠扬,而唢呐正是这样的好器械。但是人们的心理又逐渐回归常规,这样萨克斯就再次被选中了,而抛弃了声音有点“ 刺耳”样子也不显眼的唢呐,但是唢呐这种“刺耳”的乐器,像是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亦是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在同时代山东台拍摄电视剧《水浒》中,唢呐音乐衬托的宋代武松面临的绝境是再合适、动人不过了。
后来崔健的乐队有了女性,加入了古琴,她的弹奏水平不在话下。但是《一无所有》中是没有也不应该有女性的,因为这样才是一无所有的主题,什么都没有的男人,自然也没有女人。摇滚是很有男人味的音
乐。如果像重金属这样的乐队名安排在女性乐队名称上,就啼笑皆非了。突破性的思考和果敢才是歌曲的灵魂。崔健的成功反映了人的奋斗,对机遇的把握和对社会的理解。
这里不能不提马克思和《资本论》。李克洲在其所著《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揭示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建立在混淆不同所有制下的商品价值决定理论之上的,从而其核心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错误的。卡尔·波普尔认为,尽管马克思的理论并不成功,但无可否认他创作态度的真诚。从人类思想进步的角度看,马克思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证明一个错误可以伟大到何等地步。他也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真诚”和“敏感”。 今天,很多经济史学看重《资本论》在思想史和经济史上的文献价值。有论者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按照层层递进的辩证逻辑撰写的,因为出版周期长达一个世纪,在人们能获得全书之前,已经根据最早出版的《第一卷》形成了所谓“经典化、公式化”的理解,从而妨碍了人们对马克思真正意图的理解。
曾经旅法的邓小平就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一无所有》也告诉我们,物质文明是必要的。也说明,虽然在18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已令人震惊的速度和广度发展,体现出人类对知识把握的智慧,但是与此同时,一个关于人类社会组织本身应该是怎样的,人类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思考却让人类陷入一个难以回旋的误区和世界范围的大战和冷战,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事情呀。
另一方面,在从经济转轨中,人们看到的是工人的下岗,空空的大量的房地产和建造房地产的农民工。看到的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人们又再次设想马克思的“敏感”并非孔穴来风,事实上,人,是有贪心的,而且不再用理论和革命去证明,仅仅用环境就足以证明了:人很快就会用光万亿年的石油,整个生物圈在人类的贪心中沙漠化。人们必须时时刻刻思考自己的行为,反思,自省,自律,相信人类能够有足够的智慧指引自己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人们即便是一无所有了,也必须有自己的头脑。1887-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