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如何计量都江堰之劳动量呢?
那么,它在当初和此后的劳动量分别是多少呢?
假设来说,劳动人员全年出勤,平均每年4万,生产周期即产品形成的钟表时间为10年,
那么就有:人类劳动发生量=劳动着的人员4万*10年=都江堰工程1套=人类产品出现量。
假设来说,产品都江堰当初出现时,劳动发生量=40万人年=都江堰工程1套=产品出现量,
假设来说,都江堰这个产品出现后,稳定出现2000年整至今,即产品存续量=产品出现量,
那么就有:今年的劳动存续量=(40万人年/2000)*1=200人年=稳定存续的都江堰1套。
也就是说,修建都江堰的劳动量为40万人年,经2000年后,今年流过的劳动量是200人年。
换句话说,假设都江堰完工之后,这个产品历经2000年不变,则它在今年的劳动量是上述。
前面这样说,就好比说:
劳动者张三在某地某时徒手搬砖,1个小时搬砖300块。
如按10分钟为时间的单位,可分为6段劳动、6宗砖头。
那么,上述这个一定的劳动过程,是一定时间上随产品的产生、存续而延伸的劳动流:
若在生产周期内部来看,是1小时发生(张三搬砖1小时人=张三搬砖6宗)的劳动量,可分为6段的劳动,
若在劳动发生的当天看,是1天发生了(张三搬砖1小时人=张三搬砖6宗)的劳动量,可分为6*24的小段,
若在劳动发生的当月看,是1月发生了(张三搬砖1小时人=张三搬砖6宗)的劳动量,可分为6*24*30小段
若在劳动发生的当年看,是1年发生了(张三搬砖1小时人=张三搬砖6宗)的劳动量,可分为6*24*30*12小段,
等等,
那么,张三搬砖的劳动发生量,其总数是不变的,一直是那些。
那么,在不同长度的时间上看,其总数可以不变,一直是那些,但,也随着时间延伸被平摊、稀释、溶化了。
亦即,(张三搬砖1小时人=张三搬砖6宗)的劳动发生量,可以按不同的时间单位,均匀到不同的时间段里,
如同,6斤的蔗糖,数量不变,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溶化到24斤的水里,或者溶化到30*24斤的水里,等等。
如同,6单位食盐,数量不变,可以平摊在6平方米的地面,也可以平摊在24*6平方米的地面,等等。
那么,长期来看,这是越来越细长的劳动流。
那么,长期来看,且在时间截面上来看,不变的劳动发生量、存续量随时间的延伸而平摊、稀释、溶化了。
总之,一个劳动过程,可以细分成各种长度的小段,是一段段的劳动流。
以上,也是用钟表时间的数值,对劳动过程做细分化、均匀化、平均化。
另外,如果用钟表时间本身来对劳动过程做平均化,就有点复杂化了。这就是说,在时间上发生了劳动时间。
不过,这样做也可以,特别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这么去做。
亦即:
劳动发生量*钟表时间/钟表时间=劳动发生流
劳动存续量*钟表时间/钟表时间=劳动存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