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三元结构
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是一个三元结构的体系:分别由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构成。典型的消费国,比如美国,南欧的欧猪各国。典型的生产国,是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典型的资源国,则是俄罗斯,中东石油国,巴西,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国。
美国作为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最顶端,不仅负责向全球提供输出需求,还输出流动性和制度与技术方面的标准和协议,负责全球化的全局统筹与组织。美国输出的制度,由三部分构成,政治的维度上是联合国,经济和金融维度上面是全球货币体系。贸易维度上,是世界贸易组织,也就是WTO。这就是全球化生产与协作的顶层设计。
同样作为消费国,欧猪各国和美国相比,则是纯粹的债务型消费国,它们并没有对全球分工提供什么有实质性价值的东西,它们只是欧元区内部的全球流动性再循环链条上的一环,负责把德国的国际收支的盈余花掉。这样,欧元区就可以作为整体表面上与美国之间形成均衡,不至于因为德国的盈余积累过多,而导致欧美之间严重的失衡。欧元的升值压力,也就不会过大。

生产国,在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体系中,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代。第一代是德日,美国选择工业化德国和日本,一方面有这两个国家工业基础好的历史条件,更重要的是,德日都是制衡苏联阵营的最前线。二战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德日作为生产国的最惬意的时期。
随着德日的如日中天,生产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和盈余,而美国则被逆差和赤字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下,第一次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美国是怎么应对的呢,一边和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另一边和以德国为首的欧共体,签署了《卢浮宫协议》,《卢浮宫协议》也就是让日本失去了二十年的广场协议欧洲版。为什么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失去了二十年,而德国在短暂的不适之后则能再次奋起了呢,因为德国找到了内部平衡自己收支盈余的一群躺着花钱的欧猪。日本脱亚入欧太高冷,在亚洲的邻居里面,估计连找个躺着花钱的合伙人都找不到。
德国人能发起欧元来化解美元咄咄逼人的攻势,为什么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人不发起亚元来制衡美元的钳制呢?有可能想过,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执行落地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构想。不得不说,日本人就是各种奇技淫巧的匠人命,在战略上,它们一贯的鼠目寸光。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就是战略构想缺席的代价。
德日被去势之后,由于忌惮德日继续的积累盈余和资本,会主导区域一体化,在美国的全球帝国版图中形成割据势力,于是美国在1990年代启动了第二代生产国。第二代生产国,就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各国。东南亚这些小国来充当生产国,美国就不用再担心它们将来发达了,会形成割据势力。
但是由这些小国来充当生产国,有个比较大的缺陷是,它们对于全球流动性的环流表现的过于敏感,美元的潮汐,一涨一落,它们就纷纷的感冒了。并且由于各个小国之间,缺乏一体化的意识,在美元流动性退潮之时,它们为了将流动性更多的留在自己国家,选择了不顾死活的互相踩踏。与其说是索罗斯们一手制造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如说,这场危机里面,更多的伤亡是来自这些生产国之间互相的恶性踩踏。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东南亚的诸多生产国,一蹶不振。并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升级,这些体量太小的生产国,已经在产能上和效率上,无法在满足全球化大生产。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了索罗斯们的进攻,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于外资来说,是一个低风险高投资收益的官方承诺,为中国赢得了不少的口碑和信任。这次危机过后,中国成为了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第三代生产国。





















四、资产价格如果崩溃,市场风险将诱发信用风险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要在去杠杆的同时,还能保增长,促转型。美国的主要矛盾,和中国并不一样,美国是一个长期的孪生赤字国家,它和中国的经济结构完全不一样。它不需要去产能杠杆,因为它不是生产国。它也不需要去财政杠杆,因为它不需要投资搞基建,它也更不需要面对中国所面对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去美元杠杆。美国的杠杆,主要表现为债务杠杆。
中国最担心的是,硬着陆。美国最担心的事,是出现债务违约。客观的说,中国和美国所要面对的问题,都十分的棘手。美国那边,既要稳住资产价格,又要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进行瘦身,通过加息,来去债务杠杆,以防止出现更大的债务违约风险。这几乎是个互相矛盾的两个任务。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用直升机撒钱的方式,购买了大量来自私人部门的债券。用非常规货币手段注入流动性的方法,来托住资产价格不至于崩溃。按理这么托了举了好多年下来,一直注入流动性,通胀率应该会能有比较可观的回升。但可怕是,通胀率并没有如预期那样的回暖。
来怎么形容这事有多可怕呢。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兵荒马乱的,出现大的系统性的市场风险,这些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债务,都会违约,包括美联储所持有的债券,也会被违约。如果再次金融海啸来袭,美国连退路都没有。上次还能搞个量化宽松挂氧气苟延残喘,这次因为债务规模比08年扩张了好多倍。那么海啸的猛烈程度,也要高很多级。也就是说,这次如果再爆发金融海啸,那么就是直接死了,不再有苟延残喘这个选项。
关键是,美联储因为这样的冲击,信用也会受到冲击。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打击了资本市场。而这次,如果万一市场风险被引爆了,诱发了信用风险,那么不光所有的CDS等衍生品市场全爆掉,整个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都会爆掉,最后连美元信用的也会一起爆掉。美元的信用被爆掉,这埋葬的可是整个国家的根基。
美国具备加息的条件了吗?当然不具备。可是,不具备也得加。因为抱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核弹睡觉,谁能睡的踏实。况且,美国的市场风险,目前的数据看,离被引爆,也不远了。甚至可以说,留给美国的时间不多了。
耶伦说,负利率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这句话,反应的就是美国经济眼下最大的痛处:资产价格神圣不可侵犯,严防死守保住市场风险不要发生。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手段,什么都无所谓。包括负利率这种不择手段的手段。
美国在不继续进行债务扩张的同时,还能保住资产价格不下跌,不引发市场风险,那么选项不外乎就是盯着离岸美元做文章。石油美元,欧洲美元,生产国美元,它都要抽扯过去。这真是惊天动地的一战。资源国们,目前看,已经实质性的集体壮烈牺牲了。
但是,美国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和战略意志和战斗决心。中国只要能守住外储余额在3万亿美元之上,美国对中国的盘算就会落空。这关口,作为美国的盟友,欧日又来坑美国了,这么竞争性贬值,相当于对美国输出通缩,美国的核心要务就是要保住资产价格,这么一进口欧日的通缩,本来就可怜巴巴的通胀率,又要化为泡影。
所以,只要中国做好防御,欧日两个猪队友继续坑美国,那么接下来,美联储更没有条件和机会,进行再次加息。它只剩下了等待,等什么呢,等待市场风险被引爆,来个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