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之难,空前却未必绝后。去年经济危机刚刚来袭,政府警惕性高,提前动员,不仅政府超常招人,而且村官、社区职务等等,也广泛撒网,暂时缓解了就业危机。现在,机关、社区和村官岗位已经饱和。这几年大学扩招出的大学生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毕业生的数量有增无减,就业形势只能越发严峻。
消化就业的主力本应是民营企业。经济危机,就业当先。只有维持了就业率,才能稳住局势。可是,国家挽救危机的投资却大把投向国企,驱使国企大力度进军民营企业的传统领域,大张旗鼓,吞掉民企。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推波助澜;一些地方,“国进民退”成为一时的潮流。已有亏损的山钢吃掉赢利的日钢,接下来又听说作为国企的摩托产业,看上了由草根企业做起来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打算强行推出国家标准,一口吃下。
但是,一些真正做事的民营企业却长期处于妾身未明的境地,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打压。即使勉强经营,也动辄受到打压。于是,一方面,政府在全力救经济,保就业;一方面,民营经济受打压,又遏制了就业。政府目前开出的药方,也只能救一时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