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11 8
2009-11-28
中国商业数据中心信息报道:

  看了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关于大蒜的专题报道,作为一个生在金乡县混在大蒜圈里的人,我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又到他们官网看了一下文稿,更是觉得漏洞百出,甚至出现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大大小小找了十多处,我想给他们一句“真是白来金乡跑一趟”的评价,不知道是不是冤枉他们了。闲话少扯,咱们直入正题。
错误前三甲:
1.一早来南店子的都是千万富翁?
在金乡县县城南店子村的一处空地上,每天早上天刚亮,就会有几百名大蒜销售商在这里聚集,相互交流并议定价格,他们每个人手中的存货都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
    南店子市场每天有几百名“大蒜销售商”聚集?就我在南店子混了3年的经历来看,这一早在这里聚集的绝大多数都是经纪人啊,经纪人就是销售商?但手里有货的应该是储存商啊?大蒜的价格就是这几百个人议定的?他们是销售商(卖蒜的)还会在07、08年把大蒜的价格议定在几分钱斤?不可思议!几百个人手里都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货,几百乘以上万,金乡的蒜全部是这几百个人存的?他们每个人都身价千万?真想说小记者们一句“傻孩子,让人给忽悠了吧”
2.还有越冬的棉花?
看来那些改种小麦、棉花的农民还是没赶上这波行情,没能从大蒜涨价上找回去年的损失。
    大蒜与棉花是不冲突的两季轮作作物,大蒜10月份播种,来年5月份收获,棉花5月份播种10月份采摘,怎么可能出现不种大蒜改种棉花呢?这是农业常识啊大哥,调查得深入细致。
3.卡车司机用美元收蒜?
东拼西凑了40万元之后,刘军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300吨大蒜
    每斤大蒜2块钱,1吨就是4千,10吨4万,100吨就把40万花完了,刘老板那40万怎么收了300吨大蒜?难道他有海外关系东拼西凑的美元?这点儿小账都算不明白,是小记者们粗心大意还是轻信了别人的信口开河?就这种态度做调查……唉!其他错误与漏洞

4.乔装改扮的装卸工
游资疯炒大蒜:装卸工一笔净赚50万
    这是在他们官网查到的这期大蒜专题的标题,很是疑惑,“装卸工一笔净赚50万”装卸工是谁?报道中说的净赚50万的是卡车司机啊?怎么这里成装卸工了?装卸工是什么一个群体?什么经济实力?什么收入水平?什么社会关系?“装卸工净赚50万”明显是——在修辞学里叫“夸张”,在生活中叫“造谣”

5.王老板的大蒜计划存两年?
记者:“今年你们是几个人一块搞,现在存了多少货?”
大蒜经销商王爱国:“今年我们4、5个人搞了有两千吨。”
王爱国的大蒜都放在当地专门存放大蒜的冷库里,一季下来每吨需要支付250元的费用,两千吨的现货,王爱国只要一出手就能赚到700多万元,但他却宁愿向冷库继续交纳存放费,也不急于出货。
    这里有两个疑惑,第一,记者您看王老板的储存合同了?确定他们搞了两千吨?没忽悠你?第二,王老板不急于出货需要向冷库续交库存费?哪里的规矩?金乡好像没这规矩,一季就是250,不过期不用续交
6.捕风捉影的信息也成依据?
有消息说,目前有5000万元温州游资进入到了北方大蒜市场,同时还有山西煤老板的资金也在源源不断涌向大蒜市场。
    消息可靠吗?谁提供的?
7.别总拿甲流说事儿
11月16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对民间流传的“吃大蒜防甲流”的说法进行回应,他表示,大蒜确实有杀菌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大蒜有预防甲流的功效。然而,钟南山的这番话并位没有遏制蒜价上涨的势头
    “吃大蒜防甲流”的说法是推动蒜价上涨的动力吗?“钟南山的这番话并位没有遏制蒜价上涨的势头”很正常的啊,遏制了才不正常了,除非“吃大蒜防甲流”的说法就是推动蒜价上涨的动力
8.调查还需全面
全国各地大蒜的零售价基本上都已经突破每斤4元,个别地方大蒜的价格甚至超过了猪肉,达到每斤5.5元
    广州大型超市里的价格以达到8块左右一斤,调查要全面,你可以到新华网查查
9.找个行家问问行不?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究员杜庆清:“像去年可以看到种植包括生产价格,一公斤大约在一块钱左右,那么今年,是不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种植面积减少了,其他的化肥价格、电价格是不是上涨了,我觉得这部分占的份额比较小,所以说从种植成本这个概念来讲,目前这个价格上涨那么高,还有一定的泡沫,你想涨上40倍、涨上十几倍、几十倍泡沫不小。”
    “去年可以看到种植包括生产价格,一公斤大约在一块钱左右”是忽悠人滴,5毛钱斤是最低成本,不包括蒜农雇工的成本,加上雇工的费用蒜农的成本在7毛左右,蒜农总不能不要利润了吧?加上蒜农的利润买给收购商得1块多了,收购商再加上代收、分拣、包装、损耗、库存等乱七八糟的费用,成本从1块五到2块三四不等,哪来十几倍几十倍的利润?扯淡不?
10.炒蒜也是新闻?
记者:“肯定还是有炒作的因素?”
杜庆清:“对,有炒作的因素在里面。”
    外行了不是,哪年没炒大蒜的?炒大蒜还是新闻了不成?
11.调查清楚发言
由于每斤大蒜只能卖到几分钱,路途远一些的连运费都不够,有些农民索性把很多大蒜堆起来,任由它烂在地里。
    卖到几分钱一斤的是储存商的大蒜,不是蒜农的大蒜,07年蒜农卖蒜的价格最高到1块多钱,最低的也六七毛钱,08年蒜农虽无利甚至亏本但销售价格也是3毛起步,这两年的大灾之年是储存商的,算不上蒜农的,把蒜倒掉扔掉的也是储存商,不是蒜农。这个要市场调查仔细。再说储存商连续两年巨亏,就不兴人家挣两个了?
12.不要破坏和谐
金乡县开发区王堂村村民王清玉:“ (每亩地)从肥料到塑料布到种上蒜、药,整个浇水得一千元。”
王清玉是金乡县开发区王堂村村民,她告诉记者,今年蒜价上涨,每亩地都能2000元的纯收入,虽然相对于经销商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而言,这点钱实在是微不足道,但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民,他感到非常满意。
    蒜农投入一千元,获得了2000元的纯收入,也是200%的利润了;经销商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也是投入几十万上百万而产生的。本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却为什么非要把暴利的矛头指向经销商呢?
13.避实就虚!伤心啊
杜庆清还表示,类似大蒜这样盘子比较小的农产品品种,要想避免炒作等因素对价格造成的巨大影响,关键还是要通过电子交易等方式提高交易的透明度。
    电子交易真是他描述的那么好吗?电子交易的怨声载道你们调查了吗?
14.蚂蚁C大象
就在今年11月中旬,王爱国和他几个生意上的伙伴,成立了金乡国际大蒜交易所,通过一个网络交易平台,让注册用户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买卖大蒜,从而取代以往大蒜价格依靠口头商定的议价模式。
    几十吨的成交量就能取代以往大蒜价格依靠口头商定的议价模式?给你个杆你去撬动地球吧!


中国商业数据中心咨询服务:

市场深度研究
企业调查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
财务调查报告
商业数据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28 15:58:35
真的吗 没注意过 有时间看看报道再来评价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8 20:22:43
看了电视,觉得楼主讲的很有道理,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8 20:41:43
今年大蒜真的涨价涨得离谱。去年我在超市买的时候0.45元/斤,一块钱买好多,放在家里吃个把月,现在都卖四块多钱一斤了,经常要去买!都是赶了甲流的潮!那个散播“吃蒜防流感”的人真神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8 21:49:11
哇。。。楼主很细心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00:01:50
楼主很善于把握细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